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旨在通过分析大样本数据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诊断年龄与原发灶大小和颈部淋巴结转移(LNM)之间的关系,对比外周血、颈部淋巴结和肿瘤组织的T细胞受体(TCR)组成,预测并验证RET/PTC1融合基因蛋白产物表位,以探索个体免疫状态和PTC诱导的区域免疫反应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1.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04-2015年)中,收集经过手术治疗的PTC和甲状腺滤泡腺癌(FTC)的成年患者数据,分析LNM的危险因素,并通过曲线拟合研究诊断年龄与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校正其他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以明确PTC患者诊断年龄对LNM阳性率的校正比值比(OR)。2.收集PTC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来源于颈部淋巴结的淋巴细胞(LN)和肿瘤组织(T),进行免疫组库测序(IR-Seq),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分析。3.应用SYFPEITHI和net MHCpan4.0对RET/PTC1融合位点表达的蛋白产物进行表位预测,并定制相应的五聚体。筛选HLA-A*11:01阳性发生RET/PTC1重排的PTC患者,应用五聚体对其PBMC和LN进行特异性CD8~+T细胞的检测和体外刺激培养。结果:1.SEER数据库中,共有50347例PTC(48166)和FTC(2181)(中位年龄分别为45和50岁)患者符合纳入标准;44.5%(21428)的PTC患者LNM阳性。诊断年龄分布在LNM阴性和阳性组的PTC患者中存在差异(P<0.0001)。在PTC组中,诊断年龄与肿瘤大小和LNM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18-59岁PTC患者的平均肿瘤直径和LNM阳性率与诊断年龄呈线性相关,LNM率随年龄下降(R~2=0.932,p<0.0001),尤其是女性患者(R~2=0.951,p<0.0001)。校正LNM的其他危险因素后,与18岁的PTC患者相比,诊断年龄是LNM的保护因素,但保护作用逐渐减弱。2.免疫组库分析显示,外周血样品(PBMC)、颈部淋巴结组织(LN)和肿瘤组织(T)TCRβ测序的reads总数和TCR CDR3总数没有统计学差异,CDR3独特性在三种样本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2),LN高于PBMC,均高于肿瘤组织。而同时三组间的CDR3多样性指标即香农(Shannon)多样性指标与D50都有统计学差异,LN组高于PBMC组及M组,PBMC组与M组无统计学差异。三组的氨基酸水平CDR3 HEC数(P=0.0003)、氨基酸水平TCR CDR3 V-J重排HEC(P=0.0013)有统计学差异,M组高于PBMC组,而后者又高于LN组。3.应用SYFPEITHI和net MHCpan4.0对RET/PTC1融合位点表达的蛋白产物进行表位预测,筛选出HLA-A*11:01限制性的ASVTIEDPK具有强亲和力,为潜在的抗原表位。在9例HLA-A*11:01亚型并发生RET/PTC1重排的PTC患者中,应用五聚体对其PBMC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特异性CD8~+T细胞占比在0.69%-1.64%之间,对4例患者的PBMC进行体外刺激培养,特异性CD8~+T细胞占比均上升。结论:1.在部分中青年PTC患者中,由于延迟诊断和干预,肿瘤可能会缩小并且LNM可能会自动消失。所以,对于一些低风险的PTC患者主动监测是合理的。2.相对于淋巴结样品,肿瘤样品的CDR3多样性低而氨基酸水平CDR3克隆HEC高、氨基酸水平CDR3 V-J重排数少、V-J HEC却多,表明相对于颈部淋巴结组织及外周血中,在肿瘤组织中T细胞可能直接激活并参与抗肿瘤免疫。3.在RET/PTC1重排的PTC患者中,HLA-A*11:01限制性的ASVTIEDPK为其抗原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