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享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亲社会行为,对儿童的社交及认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分享行为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社会认知、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情绪理解是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社会认知因素,但目前尚无研究对情绪理解与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探讨。另外,气质是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个体差异因素,抑制气质的儿童由于存在回避、退缩等反应倾向,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也更少。但是,儿童情绪理解与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否受到抑制气质这一个体差异的影响还不得而知。
本研究旨在探讨情绪理解与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抑制气质可能在其中的作用。研究一选取了94名4~6岁的学前儿童为被试,采用了经典情绪理解测验考察儿童在一般情境中的情绪理解,通过自由分享任务测量其分享行为,儿童的气质数据则由父母问卷报告得到。研究二进一步将情绪理解聚焦到特定分享情境,在控制一般情境中的情绪理解的基础上,考察了86名4~6岁的学前儿童在特定分享情境中的情绪理解(包括对分享者与接受者的情绪理解)与其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气质的作用。
研究结果发现,一般情境中的情绪理解与分享行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直接相关,但两者的关系受到抑制气质的调节,对于高抑制气质的儿童而言,一般情境中的情绪理解越弱则分享行为越少。此外,分享情境中对接受者的情绪理解与分享行为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的直接相关,但同样受到抑制气质的调节作用,对于高抑制气质的儿童而言,如果他们对接受者得到分享与未得到分享时的心情区分越小,其分享行为越少;但分享情境中对分享者的情绪理解与分享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即认为分享者分享时比不分享时更开心的儿童,其分享行为越多,且这种关系不受抑制气质的调节。
该研究首次系统探讨了情绪理解与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从气质的角度入手揭示了两者关系的个体差异。对于低抑制气质的儿童,教育者需要通过加强对他们进行分享者的情绪理解的培养,来促进其分享行为的发展。而对于高抑制气质的儿童而言,除了促进他们对分享者情绪的理解,加强对他们进行基本情绪理解能力的培养,以及引导他们对于接受者情绪的认知均能促进他们的分享行为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情绪理解与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抑制气质可能在其中的作用。研究一选取了94名4~6岁的学前儿童为被试,采用了经典情绪理解测验考察儿童在一般情境中的情绪理解,通过自由分享任务测量其分享行为,儿童的气质数据则由父母问卷报告得到。研究二进一步将情绪理解聚焦到特定分享情境,在控制一般情境中的情绪理解的基础上,考察了86名4~6岁的学前儿童在特定分享情境中的情绪理解(包括对分享者与接受者的情绪理解)与其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气质的作用。
研究结果发现,一般情境中的情绪理解与分享行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直接相关,但两者的关系受到抑制气质的调节,对于高抑制气质的儿童而言,一般情境中的情绪理解越弱则分享行为越少。此外,分享情境中对接受者的情绪理解与分享行为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的直接相关,但同样受到抑制气质的调节作用,对于高抑制气质的儿童而言,如果他们对接受者得到分享与未得到分享时的心情区分越小,其分享行为越少;但分享情境中对分享者的情绪理解与分享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即认为分享者分享时比不分享时更开心的儿童,其分享行为越多,且这种关系不受抑制气质的调节。
该研究首次系统探讨了情绪理解与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从气质的角度入手揭示了两者关系的个体差异。对于低抑制气质的儿童,教育者需要通过加强对他们进行分享者的情绪理解的培养,来促进其分享行为的发展。而对于高抑制气质的儿童而言,除了促进他们对分享者情绪的理解,加强对他们进行基本情绪理解能力的培养,以及引导他们对于接受者情绪的认知均能促进他们的分享行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