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是社会的主体,人际交往是人之本质的动态彰显,社会关系是人际交往活动的必然结果。而和谐人际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自20世纪中后期,后工业社会的发展带来科技和经济不断进步,同时也将人类社会引入了被科技副作用与人为灾难冲击的“全球风险社会”。在此背景下,中国正从传统向现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同质单一性社会向异质多样性社会进行社会转型。现代化的固有振荡给人际交往注入了某种程度的风险因素,使当代人际交往呈现出人的主体性错置、信任危机两大风险样态。其中,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自我异化”的“经济人”交往主体;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滋生了虚拟交往情境中符号与“点击”中的风险;知识爆炸对“专家系统依赖”的冲击,助长了“物化”交往对象的自我中心主义;破而未立的制度缺位,滋生了人际交往中能力缺位的关系宰制现象;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中重复博弈环境的缺失以及信息不对称与匿名化的大量存在,引发了从“欺生”走向“杀熟”等诚信危机。鉴于此,从人际交往的主体力量、推动力量和主导力量等方面出发,立足于个体意识强化与能力培养、社会软环境建设、风险治理中政府的角色扮演,积极构建化解当代人际交往风险的三维模式,是风险社会境遇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