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引起不孕、痛经、性交痛及慢性盆腔痛等,给育龄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此病性质良性而行为类似恶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和药物,但效果有限,副作用明显,且治疗后易复发,临床处理十分棘手。因此,对EMs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妇产科医生关注的一个热点。尽管EMs的发病机理有多种学说,异位灶的发生发展必须要有新生血管提供血液,故血管形成在EM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血管形成是一涉及多种细胞及多种分子的复杂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主要取决于血管形成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目前关于EMs中血管形成促进与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关系报道不多。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通过与内皮细胞特异性酪氨酸酶受体(Tie-2)结合,在生理性及病理性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关于Ang-2的研究多集中在肿瘤方面,在EMs中尚未见报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它可促使腹膜下的血管网形成而有利于种植。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液及病灶中VEGF浓度均增加,表明VEGF活性的提高,使内膜血管生成增加,可能是异位内膜种植、生长的关键因素。内皮抑素(endostatin,ENS)为一种血管形成抑制剂,有研究表明,内皮抑素可抑制VEGF的促血管形成作用。EMs尽管有明显的血管生成,但其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研究调控血管形成的一些重要分子在EMs中的表达,对认识其发病机理将有重要意义,并可能从抑制血管形成着手探索新的治疗EMs的方法。本研究首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Ms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Ang-2、VEGF和ENS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上述因子与EMs的发病关系及临床意义,为临床应用血管形成抑制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006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新鲜组织标本共30例,患者年龄均在24-48岁,对照组为3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所有妇女均月经规律(28-30天),无其他内外科疾病,术前6个月内未接受过激素治疗,所有入选标本均经病理学明确诊断。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ng-2、VEGF和ENS的表达,应用Biosens Digital System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灰度值。应用Excel2000对子宫内膜Ang-2、VEGF和ENS平均灰度值等测定结果建立数据库,SPSS 11.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Ang-2蛋白在EMs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2蛋白在对照组子宫内膜和EMs患者在位内膜的表达分泌期高于增生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2蛋白在EMs患者在位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2)VEGF蛋白在EMs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蛋白在对照组子宫内膜和EMs患者在位内膜的表达分泌期高于增生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蛋白在EMs患者在位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3)ENS蛋白在EMs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高于EMs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S蛋白在对照组子宫内膜的表达分泌期高于增生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S蛋白在EMs在位内膜的表达,分泌期与增生期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S蛋白在对照组子宫内膜和EMs在位内膜增生期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EMs患者在位内膜中,相关性分析后发现:Ang-2和VEGF的灰度值相关系数为:r=0.784,P<0.05,呈正相关;VEGF和ENS相关系数为:r=-0.2,P>0.05,无相关性。结论:1、Ang-2蛋白在EMs患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中表达增高,表明其可能在EMs的发生发展及血管形成中有重要作用。2、VEGF蛋白在EMs患者中表达增高,表明其作为一种强效的血管生长因子,促进异位内膜血管增生,为其提供营养与支持,促进EMs发生发展。3、ENS蛋白在EMs患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中高表达,表明其可能与E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4、本研究提示使用抗血管形成药物或血管形成抑制剂来阻断内异症中血管生成,可能为Ems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