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学校体育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在2014年通过对全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研究后得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正逐年下降,尤其是肥胖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这显然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体育教学目标相去甚远,所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效果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本文以上海市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来构建体育课学习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论文研究中用到的研究方法,运用因果分析法和帕累托分析总结出影响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效果的因素,然后遵循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原则,在柯克帕特里克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案例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应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研究发现:在影响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效果的因素中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动机和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的累计百分数达80.46%,成为主要因素,学生学习参与度和学生的意志品质的累计百分数在80.46%-89.1%,成为次要因素,场地设施条件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累计百分数在95%-100%,成为一般因素。本研究通过对得到的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进行合理分析,最后绘制出包括影响因素、问题、建议措施以及负责人(部门)四个维度的对策表。 (2)本文以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理论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有4个,分别是“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二级指标有13个,反应层包括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程度、喜爱程度和学习态度;学习层包括4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大小及进步幅度;行为层包括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体育课的参与率、体育课中的课堂表现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行为参与;结果层包括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 (3)通过选取上海某高校对指标体系进行应用,表明该指标体系实现了量化评价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目标,而且这些评价分层次、分结构,有针对性,说明该方法建立的评价指标可以应用于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改善大学体育教师的体育课教学效果和提高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效果都存在着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