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内酯醇新型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与细胞毒性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1),又称雷公藤甲素,主要为天然植物雷公藤中所提取得到的一类二萜环氧化合物。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但存在水溶性差、毒性大、治疗窗窄等缺点。本课题对雷公藤内酯醇进行结构修饰,以期保留其抗肿瘤活性的同时降低其毒性,扩大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实验针对雷公藤内酯醇C14位羟基进行结构修饰,合成得到16个新型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T27-T42)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及细胞毒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应用多种酰氯化合物对T1的C14位羟基进行酯化修饰,在DMAP、TEA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室温反应,后经萃取、硅胶柱层析纯化,析晶得到16个雷公藤内酯醇新型衍生物T27-T42,并通过IR、1H-NMR及MS等技术进行结构表征及鉴定。
  2.采用MTT法评价T27-T42对人肿瘤细胞株K56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epG2(肝癌细胞)、Hela(宫颈癌细胞)、MCF-7(乳腺癌细胞)、HCT116(直肠癌细胞)、Sw620(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结果显示T27-T42对这七种肿瘤细胞有着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HCT116的IC50值主要分布于9.00μM-39.00μM之间,Sw620的IC50值均大于100μM,而余下5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则在0.10μM-0.50μM之间。T1的IC50值在0.038μM-1.25μM,从IC50值可初步发现雷公藤内酯醇新型衍生物相比于T1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稍有降低。
  结果还显示衍生物T27-T42对结肠癌类肿瘤细胞(HCT116细胞、Sw620细胞)抑制作用较差(IC50值大于20μM),而对血液病类、肝癌、宫颈癌、乳腺癌等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小于20μM)。结合T27-T42的结构特征及活性数据,T1的C14位羟基进行酯化修饰后,不同取代基对T1衍生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总结如下:
  (1)取代基中吸电子基团(如硝基,氟)取代数目增加,其抗肿瘤活性也相应增强;(2)杂环取代的抗肿瘤活性优于硝基、苯环取代,而肉桂酰氯类取代抗肿瘤=活性最差。其中杂环取代时,呋喃类衍生物抗肿瘤活性优于噻吩类,苯环间位取代抗肿瘤活性要强于对位取代;(3)连接大分子脂溶性基团时,将很大程度降低其抗肿瘤活性;(4)酰氯类酯化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要优于磺酰氯类酯化衍生物。
  3.采用MTT法测定T1新型衍生物T27-T42以及T1对SV40MES13(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T1的IC50值为0.06μM,而衍生物T27-T42的IC50值在0.26μM-1.05μM范围内,表明所得衍生物的细胞毒性较T1均有明显降低。
  综合抗肿瘤活性数据与细胞毒性数据分析比较可初步发现,在衍生物T27-T42中,大多数衍生物抗肿瘤活性越高,其毒性也相对越高;而杂环类在衍生物T27-T42中具有抗肿瘤活性最高且毒性最低的特点,其实际应用价值最高。
  综上所述,综合其抗肿瘤活性及细胞毒性,16个新型衍生物中T29、T32、T34、T37、T39、T41、T42有着相对较高的应用价值,其细胞毒性较T1有明显降低,且抗肿瘤活性与T1相比只是有所降低,仍具有较高活性。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得到了多个活性良好且毒性较低的新型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为雷公藤内酯醇的结构修饰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能为其他药物的结构修饰提供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C086与紫杉醇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  方法:1.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C086和TPX分别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C086与TPX同时作用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ComPusyn软件分析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2.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086联合TPX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3.Weste
学位
荧光金属纳米团簇,尤其是金纳米团簇,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备受关注。研究者们利用模板法、单分子层保护法或配体蚀刻法,通过选择合适的保护剂或模板分子制备出了高量子产率、水溶性好、发光颜色可调的金纳米团簇。虽然金纳米团簇的制备方法已取得一些进展,但目前报道的大多数的金纳米团簇的荧光量子产率均不高(一般小于10%)。因此,寻找合适的配体分子用于高荧光量子产率金纳米团簇的制备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
作为新兴的发光纳米材料,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Dots)不仅成本低廉、易于合成和功能化,还具备了良好的光学特性、生物相容性、化学惰性和细胞低毒性等特点。然而,现有的许多C-Dots往往量子产率(Quantum Yield,QY)较低,因此提高QY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多数C-Dots表现出激发波长依赖的发光特性,非依赖激发波长的量子点仍然较少见。当前表面阱参与C
学位
氧化石墨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其理想的晶格结构和独特的光学、表面、机械、电学及热学性质在生物和化学传感器、储能器件及复合材料等诸多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人们致力于开发基于氧化石墨烯材料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并将其用于生物及化学检测。利用氧化石墨烯能够作为支撑载体,有效猝灭荧光的特性(染料分子、量子点及上转换纳米材料)结合相关生物分析技术
海洋真菌作为海洋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潜力开发及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深海产油脂真菌的发酵工艺优化和富硒、富铬酵母的筛选,旨在获取真菌产油脂的最佳发酵工艺,以及筛选出有机硒、有机铬含量较高的功能性酵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本论文共分为3章:  1、深海产油脂真菌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在课题组前期筛选出来的3株产油真菌(Aspergillus niger E1,Aspe
学位
本论文是以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核苷类物质为主线进行课题的研究。应用LC-ESI/MS法分析金线莲中的核苷类物质;建立了一种以正丁醇-甲醇-水为溶剂系统的高速逆流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猴头菇中核苷类物质腺苷。本研究为中药材中核苷类物质的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论文共分为3章:  1、LC-MS法分析野生、种植和组培3种金线莲全草中的核苷类物质  采用HPLC-ESI/MS法对野生、种植和组培三种金线莲中的
氧化钨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具有突出的电、热、气和光致变色等性能,在信息存储、变色窗、燃料电池、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几年重点研究的半导体材料之一。基于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量子点已广泛应用于磁学、电学、光学、催化和化学传感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因而零维氧化钨量子点(WOx QDs)可大大提高和改善氧化钨的性能。近年来,WOx QDs的合成主要采用有机相合成法
葡萄糖是有机体生命过程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与代谢特征物。血糖浓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生化指标,用于评估机体的糖代谢能力。近年来,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的急剧增长,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第三大疾病。因此,实现对血糖浓度快速准确的实时监测,成为了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保障。  电化学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凭借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和易于实现微型化的特点,在商业化应用中
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内部存在一些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活性小分子物质,其含量与在生物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密切相关。如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过高会引起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DNA的损伤、细胞内蛋白质和酶的变性等,进而造成机体的炎症、细胞的死亡、神经元退变及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的发生。多巴胺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引起老年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因此,对细胞内重要活性小分子含量的检测不仅能
学位
研究目的:  瓜环(Q[n],n=5~10)作为新型大环主体化合物,具有疏水性的空腔和多个羰基修饰的亲水性端口特殊结构,可以高亲和度地结合多种阳离子,有机客体分子和中性物质,主-客体相互作用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pH值、温度或其他刺激。其化学稳定性强、低毒性,是目前备受关注安全性较好的超分子药物载体。本文研究瓜环(Q[n],n=6~8)与左羟丙哌嗪(LDP)、氯氮平(CLP)、金鸡纳碱(Q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