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依靠创新提升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实力,走创新型国家之路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特别是在2014年国家正式部署全国企业创新调查工作,全面吹响了中国企业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进军号角。因此"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已成为当今我国社会经济领域中最时髦、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N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系列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相关研究,紧紧抓住N区规模以上企业的龙头,寻找出N区规模以上企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全面提升N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对N区三次经济普查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绩效进行分析,通过单位数、从业人员数以及财务成本分析,并且与非规模以上企业的对比、与历史时期的对比、与其他地区的对比,以及科技、人力、资本和其他因素的分析,得出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新特征、新难点。然后对N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的投入、产出等基本情况做了分析,大体了解了 N区企业创新的一些特点和问题,从而进一步在第4章对N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做了 SWOT分析,分析得出了 N区企业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一些优势、劣势、机会和可能面临的威胁。最后,本文还通过计量模型,构建了N区的生产函数,估算了N区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数学模型进一步验证了N区企业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效果,探索了新时期企业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发展路径。本文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结论:首先,N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地位在该区很重要,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平均规模大于内资企业。其次,新兴产业的发展较好,创新性较强,但传统行业比较落后,也没有很好地驱动提质增效,大型企业科技机构、人员和R&D活动在总量上不及中型企业。再次,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投入不断加大,民营企业居主体地位,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成效显著,产业集聚成为N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动力。但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支撑力不强,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传统产业集聚不断巩固和新兴行业集聚迅速扩展,但集聚水平仍处于初始阶段。企业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还存在一些潜力,比如:基本单位总量和效益增长显著,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最后,通过计量模型验证,给出生产函数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根据计量模型估计结果,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高达79%。充分显示N区在利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突出表现,再次印证了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