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PPP模式的运用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nl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美好蓝图。而治理好农村生态环境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乡村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各种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不仅严重危害了地方村民的身体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探索。本文结合我省“三大革命”的主要内容,研究了皖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第二,污水处理问题;第三,农村厕所治理问题;第四,农业废弃物治理问题。其中生活垃圾治理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宿州市萧县城乡垃圾一体化PPP项目为案例进行调研分析,对在2018年萧县实施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PPP项目之后的垃圾处理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项目具体内容、资金投入情况、处理方式、生活垃圾基础设施现状、生活垃圾清理情况以及村民认知现状等。通过调研发现,PPP项目资金充足、专人机械化无害化统一处理、生活垃圾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相对完善、生活垃圾基本做到日产日清无垃圾堆砌、村民面对日益改变的生活状况积极配合,满意度与获得感得到提升。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在运用经济杠杆撬动民间资本的时候,政府自身信用评级较低、项目在建设运行过程中监督系统的不完善以及对农户的宣传教育的不足等等。为此本文提出了皖北乡村运用PPP模式治理人居环境的对策建议。首先,各方组织应当通过各自承担责任、合理划分职能来共同处理农村生活垃圾,便于形成多元化的利益分摊机制,在PPP模式下政府职责可以得到明确、民间资本利用价值可以充分发挥。其次,政府应注重契约精神提高自身信贷评级,与之同时还应建立起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对项目全程进行跟踪监督,提高项目运行效率。最后,加大对农户的宣传教育,打破原有的“破窗效应”,有效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以及自觉性。充分调动农村社会里力量参与垃圾处理,关键要提高村民加入的积极性,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人口大量聚集在市区内,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城市建设朝建筑高度的升高和建筑密度的增大两个方向发展,能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地
过去南京有不少艺坛精英.他(她)们以精湛的演技而蜚声金陵,倾倒无数观众。并留下了许多难忘的故事。
弗朗茨·李斯特作为匈牙利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和教育家,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在钢琴方面的创作成就更是名垂千史。然而一提及波罗乃兹这种音乐体裁,更多被大众所
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是近几年在我国新发生的一种病毒,中国大陆2013年首次在北京地区设施番茄上发现并报道该病毒。由于寄主范围广泛,传播介体烟粉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