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本研究为国家“973”计划课题《基于“药性构成三要素”的中药药性实质研究》(课题编号2007CB512605)的一部分,该课题提出“药性是药物作用于机体状态的、与化学成分相关的生物效应的概括和归纳”工作假说,即“三要素”学说,认为机体状态、化学成分及生物学效应是构成药性的三要素。其中,机体是药物发挥作用的载体,是功效产出的依托。不同状态的机体对同一药物的处理过程将会有所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本研究从药代动力学角度出发,探讨辛热药仙茅入血成分苔黑酚葡萄糖苷在阳虚、正常、阴虚三种不同机体状态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差异,着重考查不同状态如何影响药物生物效应的表达。目的:在前期研究已确定苔黑酚葡萄糖苷为仙茅入血成分之一,且为改善虚寒状态有效成分之一的基础上,探讨苔黑酚葡萄糖苷在阳虚、正常、阴虚三种不同机体状态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差异,为揭示不同机体状态如何影响药物生物效应的表达提供一定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一:首先用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分别复制阳虚、阴虚大鼠模型,另设正常对照组,按20g生药·kg-1的剂量分别给三组大鼠单次灌胃仙茅水煎液,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并分离血浆,经甲醇沉蛋白等一系列处理后,进行HPLC分析,紫外检测,最后用药动学软件DAS2.1.1对数据进行拟合。实验二:另设阳虚组、正常组、阴虚组三组大鼠模型,在实验一基础上,选择单次给药后吸收相20min、峰值50min、消除相90min.180min 4个时间点,取出各组大鼠的肝、肾组织,经清洗、匀浆、沉蛋白等一系列处理后,进行HPLC分析,紫外检测。结果:实验一:经DAS2.1.1拟合,苔黑酚葡萄糖苷在三组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均属一室模型,但其吸收、消除速率、体内总药量等均存在差异。在正常、阳虚、阴虚大鼠体内,Cmax(mg/L)分别是16.15±4.13、15.42±1.86、20.08±4.44;Tmax(min)分别是48±27、46±32、38±16;AUC(0-t)(mg/L*min)分别是2017.748±222.517、2355.246±300.729、2130.231±233.724;t1/2(min)分别是126.396±142.32、102.115±60.006、63.454±28.925;CL/F(L/min/kg)分别是0.027±0.011、0.025±0.005、0.032±0.002;MRT(0-t)(min)分别是94.336±28.545、96.069±10.634.84、245±17.131;V1/F(L/kg)分别是3.329±2.046、3.379±1.076、2.928±1.334。实验二:苔黑酚葡萄糖苷主要分布在肾组织中,20 min、50 min采样时间点,该药物分子在三种不同机体状态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阴虚组>阳虚组>正常组;90 min采样时间点,该药物分子在肝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阳虚组>正常组>阴虚组。结论:对症阳虚组大鼠吸收入体内的苔黑酚葡萄糖苷含量最多,且吸收较快,消除较慢;而不对症阴虚组大鼠吸收入体内的该药物分子含量最少,且吸收较慢,消除较快,机体状态明显影响了苔黑酚葡萄糖苷的药动学特征及其在肝、肾组织中的分布,推测可能是阳虚、阴虚状态影响了药物相关代谢酶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