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流制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退磁新方法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制式有两种:一种是25kV/50Hz的交流牵引供电网,主要用于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另一种是1.5kV、750V的直流牵引供电网,主要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多流制电力机车解决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问题。直流供电模式下,多流制电力机车的牵引绕组充当滤波电感更具有经济性。当断开直流供电网到连接交流供电网时,铁芯中的剩磁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励磁涌流。因此,研究多流制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的退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介绍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多流制电力机车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前景,接着介绍国外多流制电力机车的基本情况。此外,对于多流制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剩磁的问题,介绍国内外退磁和励磁涌流抑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2)通过介绍直流制、交流制电力机车的主电路,分析多流制电力机车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重点分析多流制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的结构以及牵引绕组充当直流滤波电感的接线方案。此外,分析不同接线方案对铁芯磁势分布的影响,并搭建ANSYS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分析。(3)通过分析磁性材料的电磁特性及其剩磁产生的原理,从而进一步分析多流制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剩磁产生的原理及危害,并分析励磁涌流产生的原理及抑制方法。于是根据多流制电力机车牵引拓扑结构的特点,利用牵引系统自身器件,提出LC plus AC/DC Converter(即牵引绕组、直流侧支撑电容与四象限整流器)退磁的新方法。根据退磁回路的特点,提出电容电压过零点的控制策略以产生振荡衰减的退磁电流,并对退磁回路参数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为退磁的参数匹配提供理论依据。(4)以中国中车20E型多流制电力机车的系统参数为依据,搭建本文所提的牵引变压器退磁新方法的仿真模型。仿真得到的退磁电流波形,验证本文所提电容电压过零点的控制策略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分析牵引变压器退磁前后的剩磁以及磁滞回线,验证LC Plus AC/DC Converter退磁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对退磁参数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参数影响分析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在烽烟四起的革命战争年代,战地摄影被视为重要的宣传教育工具和锐利的斗争武器.战地摄影师们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把火线上拍摄的照片,或在报纸上发表,或编成画报出版,让更多的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陆、海、空、二炮(今火箭军)等军兵种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在和平时期锻炼部队和展示军队建设的成就,中央军委组织了一系列
期刊
随着逐渐衰竭的化石能源储备和日益增加的供电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能够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技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分布式电源形式出现的新能源接入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逐步成熟,我国风电发展呈现区域化、集群化特点。由于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DFIG)定子直连电网、变换器对转子过电流的控制能力较弱,使得电网故障时变换器对
电力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就是对电力负荷进行分析,为电网的增容和改建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准确的电力负荷分析可以帮助发电部门掌握用电负荷的发展趋势,指导电网规划和运行的合理决策,有利于改善电网发电成本,提高电网经济效益,并创造更大的社会利益。传统的负荷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出负荷的变化情况,但一般不能综合考虑各区域的负荷特性、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不能给出负荷
电力系统接地电阻的测量是关系到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电气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要问题。目前存在的接地电阻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多用于测量工频接地电阻。然而,众多试验研究表明,接地装置在冲击电流作用下的特性与工频电流作用时有很大差别,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时变特性。对于接地网,尤其是大型接地网,其感性分量是无法忽略的;在含有高频分量的雷电流等冲击电流作用下,地网电感效应明显,甚至起到主要作用。因此,传统接地电阻的测
当前,国民用电需求与经济逐步发展,电力系统也逐渐趋于复杂庞大,相应的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也逐渐加大,需要更好地利用状态估计来反映电网的运行状态。广域量测系统(WAMS)的出现,对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较传统量测系统而言,WAMS系统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量测数据与相角信息。但是,目前WAMS系统尚不能做到全网可观测,如何将其与传统SCADA系统结合进行状态估计工作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经典传热学理论描述的热在介质中以无限大速度进行传播的现象,有悖于常识且与实验观测不符。为了进一步完善传热学理论,学者们先后建立了不同的广义的热弹性理论。目前,应用
现代高层建筑逐渐表现出多样性、综合性的特征。依托着新材料和新的建筑技术的发展,转换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带转换结构的高层建筑的体量逐渐增大,外形逐渐复杂,土木工程学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