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院起源于唐,是中国古代兼具藏书、教学及祭祀功能的教育机构。她从唐代产生,到清末改制学堂,历经千年之久。作为古代高等教育机构,书院在其绵延千年的悠久办学历程中,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具有科学内涵的教学经验。本文根据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精神,采用文献法、历史法,分析了古代书院教学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条件和原因,阐述了书院教学的互动特质,并探讨了古代书院教学互动特质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带来的若干启示,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历史的借鉴意义。古代书院教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教学方法上,书院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教学态度上,书院注重“讲明义理”的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发展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期间常常参加学术研究活动,培育学生独立治学的能力;教学环境上,书院的环境多选择风光优美之地,以助于涵养气质,陶冶性情,启迪文思。而这些教学特征的形成,是以书院本身的兴盛和书院教育制度的确立这一社会文化背景为依托的,而文化的繁荣和鼓励自主、创新的教学理念是书院教学活动形成的思想基础,相对的学术自由则是书院独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形成的学术基础。书院丰富的教学活动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独立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注重人际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以及寓教化与游息之中,形成了鲜明的互动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熟读精思、致知力行的自我互动;兼收并蓄、明辨义理的人际互动;藏息相辅、寓教于乐的人境互动。其中,人际之间的互动又包括教师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以上都是通过对书院大师的教学实践及教学片段来分析探讨而得出结论的。实施互动教学,科学地运用好各种互动方法,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剖析古代书院教学的互动特质,能给我们带来若干启示: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营造开放的、人性化的大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进行实践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