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金芽胞杆菌BRC-XQ6细菌素的分离纯化及N端序列解析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w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是常见的人畜共患的食源性病原菌。使用抗生素防治已引起一系列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细菌素与抗生素都是由细菌分泌的,但细菌素无毒、无副作用、可被某些蛋白酶降解。本研究主要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RC-XQ6产生的细菌素bacteriocin BRC-XQ6进行活性动态监测、分离纯化和N端序列的测定。镜检结果表明,Bt BRC-XQ6培养后14h为营养生长期、30h为孢子囊期、48h为晶体裂解期。BtBRC-XQ6营养体为杆状,菌端圆角,单个存在或成短链状;孢子囊杆状比营养体稍膨胀,囊内一端为芽胞,另一端有伴胞晶体;芽胞为透明、无色椭圆形状,伴胞晶体呈紫色菱形状。对cry杀虫晶体蛋白基因PCR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含有cry1和cy1I基因。提取的晶体蛋白经SDS-PAGE电泳检测,分子量主要在130 kDa左右,在70-100 kDa之间也有条带。BtBRC-XQ6的生长和细菌素活性变化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在0-8h内为对数生长期,其发酵上清液对指示菌Lm100526无抑菌或杀菌活性;10-34h为平稳期的中前期,对指示菌有明显活性,且活性呈波动性;36-72h时活性消失。菌株在26 h时产生的细菌素具有最大抑菌活性。Bt BRC-XQ6与指示病原菌Lm100526无细胞发酵上清液或细胞悬浮液共同培养Bt BRC-XQ6的诱导实验结果并未发现该方法能有效诱导BRC-XQ6细菌素的产生,推测该细菌素为非诱导型细菌素。使用70%饱和硫酸铵可有效沉降细菌素。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凝胶原位活性检测,可大致判断该细菌素的分子量在10kDa左右。对该细菌素的进一步分离经历了葡聚糖G50凝胶色谱、阴离子交换色谱以及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最后收集的活性组分蛋白为43 μg/mL,活力为224 U,回收率为12.7%。对分离得到的具有抑菌活性的单一物质转PVDF膜并剪下目的条带,采用Edman降解法测得N端序列为DQ(N,T)EW(S,A)VP(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天冬酰胺,苏氨酸)-谷氨酸-色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脯氨酸)。利用BLASTp将该序列与NRDB蛋白质数据库中的数据库进行序列比较,未发现与之序列相似或一致的细菌素序列,由此推测,该细菌素可能是一种新的细菌素。对其结构进行研究,能够为研究、开发新型天然抗菌物质提供理论价值、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组织工程领域的发展,可视化和跟踪三维结构中的细胞、支架和组织的动态变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需求。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近几年发展迅
金属-氧簇合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化学工作者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从而使金属-氧簇合物的发展在近年来极为迅速。金属-氧簇是一个具有显著发展趋势、与材料科学交叉渗透并在功
认知无线电技术是解决频谱资源短缺与频谱利用率低下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它是一种智能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允许非授权用户在不影响授权用户工作前提下动态使用频谱来实现频
智能电网技术正在飞速发展,电网的规模也在日益地增大,电网结构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化。电网中越来越容易出现大扰动的干扰,而且大扰动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对电网
炭质页岩是一种强度低、易风化、易崩解的膨胀性软岩,炭质页岩路堑边坡经风化崩解后易发生滑坡或崩塌等失稳现象,对道路沿线交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炭质页岩边坡稳
由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引起的植物病害已严重威胁世界各地经济作物特别是油菜、向日葵的高产优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核盘菌的致病机制以及与植物互作的研究已
核酸适体是指由体外筛选得到的对靶分子具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结合能力的单链寡核苷酸序列,具有分子识别的构象互变性质和核酸工具酶的操作特性。此外,核酸适体还具有稳定性
染料废水是水系污染中的重点污染源之一,具有成分复杂、色度和浓度高、水量水质变化大、难以生物降解等特点。煤矸石和粉煤灰分别为产煤过程和燃煤电厂中出现的固体废弃物,将
随着制革、染料等工业的发展,环境中积累了大量的Cr(Ⅵ)。Cr(Ⅵ)进入土壤后可改变土壤的肥力、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活性,使农作物的产量降低。Bt因其具有资源丰富、无致病性和
当前,我国花生联合收获清选机械化程度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果实清洁率低、破损率高、生产效率低等。针对这一现状,选用东北地区种植广泛的花育20、农花9号及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