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历经30年,从最初的“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到2009年新医改的实行,医疗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政府医疗支出迅速增长,但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具体表现在新医改后,医疗服务机构在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但仍存在“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无人闯津”的局面,导致部分患者的医疗需求难以转化为医疗需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仅需要对医疗供给方进行调整和改革,而且还需要对医疗需求方进行有效的干预。 在国内外关于医疗组织效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感知服务质量理论,从政府和患者两个视角来分析我国医疗组织服务有效性。政府角度,选取资金、医护人员两个投入指标及床位数、医疗机构数、参保人员三个产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医疗组织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科学的实证检验。患者角度,运用加权绩效感知服务质量模型(SERVPERF模型)直接从患者感知服务质量的角度对医疗组织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从整体上判断医疗组织服务是否有效。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研究我国医疗组织投入-产出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生产技术效率以及患者感知服务质量的五个维度来评价医疗组织服务的有效性,为医疗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 首先,本文结合经济学中效率的定义,界定了效率、服务、服务效率、患者感知服务质量的内涵。政府视角:从政府医疗支出效率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患者视角:从患者感知质量模型、患者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方法、患者感知服务质量维度三个方面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其中,患者感知服务质量主要从服务的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和移情性五个潜在变量进行测量,其中每个潜在变量还包括二级指标。 其次,论文从政府视角设计了衡量医疗组织投入-产出效率的指标体系及评价体系。其中,资金投入、医护人员投入分别从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资本与劳动力投入评价医疗组织的效率;床位数、医疗机构数代表着医院接待患者的能力,从医疗组织资金支出的直接产出方面评价其效率;参保人数从人们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的范围间接测评医疗组织投入-产出效率。本文对医疗组织投入-产出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进行全面的测算检验,选取我国30个省2001-2013年13年的投入与产出数据为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出我国医疗组织资金支出的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以及规模效率值。 接着,从患者角度采用了加权SERVPERF评价模型来衡量医疗组织服务的效率,指标选取主要参考国外成熟量表。其中,患者感知服务质量主要从服务质量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五个潜在变量进行测量。 实证结果表明:从政府角度,医疗组织资金投入与产出呈增长趋势,规模效应递增。医疗组织是有效的;从患者角度,患者感知服务质量不高,表明医疗组织服务质量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医疗组织整体上绩效不高。 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本文分析了政府与患者双视角评价医疗组织有效性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提升医疗组织服务效率的相关管理建议,以期对改革医疗组织结构,合理规范医疗组织,建立全民满意医疗保健机构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