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x(n+)薄膜的光电性质及其在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023061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隧穿氧钝化接触(TOPCon)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产业化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主要解决方案。其由硅衬底、超薄隧穿氧化硅和掺杂多晶硅组成。掺杂多晶硅薄膜作为TOPCon结构中起场钝化作用的功能层,通常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制备原位掺杂非晶硅薄膜,随后进行高温退火晶化制备。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工业生产中,常规高温管式炉退火(800-1100℃)是一种标准的退火处理工艺,通常可以获得非常好的钝化效果。然而,高温退火处理后的非晶硅薄膜易发生爆膜,导致硅表面复合严重,钝化性能严重下降,同时多晶硅薄膜本身具有严重的寄生吸收,这些都使得最终的器件性能下降严重。为了提高非晶硅薄膜在退火后的钝化性能,减少无效的寄生吸收和退火过程中的爆膜,进一步提高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掺碳多晶硅化物薄膜SiCx(n+)材料对传统的掺杂多晶硅薄膜进行替代,并且进行分步晶化处理,成功地实现了界面应力的调控,不仅避免了退火过程中薄膜爆膜问题,获得了优异钝化效果,并且基本消除了中长波的寄生吸收。本文研究了退火温度、碳含量(采用r=CH4/Si H4来控制,r越多,C含量越多)对n型TOPCon接触的光学性能、电学性能和钝化性能的影响以及C含量对TOPCon界面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C元素的存在增强了薄膜中短波光谱范围内的紫外寄生吸收,不利于将其作为窗口层;但C元素和较高的退火温度有助于减少掺碳多晶硅化物薄膜SiCx(n+)在波长大于600 nm后的光谱范围内的红外寄生吸收,且在晶化退火温度相同时,r越高,红外寄生吸收越低,其值趋于零,同样当r相同时,退火温度越高,薄膜的红外寄生吸收越弱。将新型TOPCon作为电池背面钝化结构,有助于提高电池的红外光谱响应。(2)C元素抑制了施主杂质的激活,导致薄膜中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的降低,同时也使得薄膜功函数增大。通过提高退火温度,我们将薄膜方阻从最高接近200Ω/sq降低至约100Ω/sq,同时将接触电阻ρc从最高66.5 mΩ/cm~2控制到了5 mΩ/cm~2以下,完全达到了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电学方面的要求。(3)掺碳多晶硅化物薄膜SiCx(n+)相对于掺杂多晶硅薄膜,其钝化效果更为优异。其中掺碳量r=CH4/Si H4=3,且退火温度880℃时钝化效果最好,隐含开路电压(i Voc)最高>750 m V,单面反向饱和暗电流J0<2 f A/cm~2。(4)Raman光谱和XPS能谱研究发现碳的存在会抑制薄膜的晶化,且C基本存在于非晶相中,TEM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掺碳多晶硅化物薄膜SiCx(n+)的主要微观结构为晶硅基底中分布着Si Cx非晶相。(5)C不仅在晶化退火过程中抑制薄膜的晶化,同时C原子经过高温扩散从掺碳多晶硅化物薄膜SiCx(n+)穿过超薄隧穿氧化层进入单晶硅硅衬底,在界面衬底处形成一条非晶无序化带,本文称之为C掺杂诱导无序化。该现象是掺碳多晶硅化物薄膜SiCx(n+)防爆膜的主要原因。(6)我们将掺碳多晶硅化物薄膜SiCx(n+)在器件层面上进行验证,其所有验证电池的效率达到23%以上,其中最高效率达到23.62%,Voc=699.10 m V,Jsc=40.94 m A/cm~2,FF=82.53%。综上所述,本论文在传统的高效TOPCon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新型掺碳硅化物薄膜材料,有效解决了传统的掺杂多晶硅薄膜的不足,大幅度提高了高效TOPCon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太阳能产业提供一个有效地进一步提高电池效率的方法。
其他文献
电动汽车是一种以动力电池驱动的,清洁、高效的新型车辆,可以实现尾气的零排放,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电池的剩余电量,需要由电池管理系统根据电动汽车传感器采集到的相关信息间接估算获得而不能直接测量,这与燃油汽车有很大的不同。SOC估算精度过低会导致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过度充电或放电,进而影响电池的寿命和利用效率,所以SOC的准确估算有着重要的实
癌症是人类面临的严峻的健康问题,传统的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很可能引起肿瘤耐药,而光动力疗法具有无创、危害小、无耐药等优点,已成为生物医学、环境科学和材料化学领域的主要治疗方法。BODIPY染料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较大的摩尔消光系数、易于修饰和肿瘤线粒体成像的特性,是一类有运用前景的光敏剂和影像剂。脂肪酶在肿瘤中高表达,并且脂肪酶识别的染料具有肿瘤选择性。因此引入脂肪酶识别的天然产物或官能团来修饰B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据信息也迎来了爆发,人们很难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面临着数据过载带来的诸多问题。此类问题在众多电影视频网站中尤其明显,用户无法快速查询到自己感兴趣的电影信息,从而为此耗费了大量精力。随着推荐系统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信息过载等问题正慢慢得到缓解。推荐系统技术的目的是主动向指定用户引荐潜在感兴趣的项目。协同过滤算法作为推荐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算法之一,随着
随着以5G移动蜂窝网络为代表的通信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在高速可靠的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延伸的过程中,以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IoV)为支撑的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成为了当前汽车和交通产业的研究热点。通过交通系统内的实时数据交互和网络接入,IoV能够提供面向用户的各类安全应用和辅助服务。为了不断提升IoV通
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与业务创新。其中,对于通信接入网而言,存在智能业务终端规模巨大、地域分布广泛、通信技术体制多样、应用场景复杂等问题,导致终端通信接入网规划难度大、选择单一通信技术建设网络无法满足业务差异化通信需求等问题,制约了相关电力业务的发展。鉴于此,需进一步针对配用电侧不同类型接入网技术开展适配性研究,为电网新型业务与传统业务共同发展下,接入网快速、灵活、高
近年来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点阵超材料日益受到国内外工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本文针对两种由曲杆组成的弯曲主导型周期性点阵超材料(Bending-dominant periodic Lattice)BDPL(A)和BDPL(B)进行了研究。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研究了BDPL(A)的屈曲与屈服行为,以及两种BDPL在准静态和动态加载下的能量吸收情况,揭示此类BDPL特殊的力学性能,并且讨论了这些新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也逐步进入智慧农业的阶段。传统联合收获机在田间作业时完全依赖驾驶员的操作经验,在繁忙的收获季节,复杂的田间状况以及高强度、长时间的作业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出现速度控制不当的情况,进而导致喂入量不正常引起滚筒堵塞,大大降低了收获效率,甚至错过最佳的收获时间。已有的作业速度控制装置主要采用滚筒转速等已发生的事件建立控制模型,存在较高的延迟滞后问题,因此
果树病虫害防治、施药是果园管理的重要环节,传统果园施药多采用人工作业,存在作业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现有自主导航农用施药机多是基于大型拖拉机进行改进,不适用于行间距小、冠幅大的密植果园环境,同时复杂的野外环境对导航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果园施药机械导航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研究了无人喷雾车导航控制系统,基于RANSAC算法改进了传感器外参标定方法,建立了传感器因子模型,研究了
近年来,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消耗,能源稀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发展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以维持长期稳定发展。目前,包括氢能、太阳能、风能在内的各种清洁能源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其中,氢能因具有热值高、能量密度高、无污染等特点被视为最有前景的替代能源之一。在制备氢气的各种方法中,以清洁能源驱动的电解水制氢因具有氢气纯度高、能耗低等特点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电解水制氢时,需要高效的
我国的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叶不仅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同时也逐渐成为我国核心文化竞争力之一。茶叶的保健功效也逐渐得到了各种科学论证,随着人们对茶叶具有保健功效的观念逐渐深入,茶叶的产量逐年上升。目前对茶叶等级的标准化问题还很模糊,实现对茶叶产地、品种和等级的精确分类一直是学者所探讨的热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基于电子鼻技术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了一系列的仿生智能算法和信息融合技术,建立相关的茶叶等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