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考数学试题事前综合难度分析研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o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是中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目的是检测考生能否符合初中毕业的条件,同时也是更高一级学校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依据。对中考试题事前综合难度展开分析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中考试题的难度分布和变化趋势,为考题命制、教育教学和考生复习提供帮助,而且对优化和完善试题难度结构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结合SOLO分类理论、CTA试题难度事前标定体系和综合难度模型建立了试题事前综合难度的评价模型体系,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了2014-2019年扬州市中考数学试题的事前综合难度,应用SPSS26.0证明了该评定模型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信度。最终,验证得出试题事前综合难度数据具有显著的稳定性,并应用数理统计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结论和建议:(1)在难度布局上:2014-2019年扬州中考数学试题中事前综合难度最大的都集中在解答题的最后两题即动态几何题或函数问题的综合,事前综合难度最小的均是选择或填空的前几题,且难度大小基本遵循题号顺序从易至难排列。(2)在试题事前综合难度的六个指标考查上:2014—2019年扬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在推理和运算上的难度较大,对于试题背景水平的考查相对薄弱。(3)在扬州市中考数学历年试题维度上,试题事前综合难度的大小关系是:2014年>2018年>2016年>2019年>2017年>2015年。(4)应用逆序检验法对扬州中考数学试题进行稳定性研究,验证出应用该模型体系得出的事前综合难度在六项指标和整体试卷上是平稳的。(5)应用统计软件SPSS26.0拟合出了关于试题事前综合难度六水平难度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28)0.049x1(10)0.059x2(10)0.056x3(10)0.045x4-0.099(其中y为事后难度,1x为数学认知,x2为运算水平,3x为推理水平,x4为知识容量)。(6)几点建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数学基本计算能力、运算技巧的训练,发展学生逆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缜密的数学知识网络。并且,在试题命制时应增加含有背景情境类的数学试题,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国文百八课》由夏丏尊与叶圣陶共同编辑,是民国时期的初中国语教材。其内容有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共四项。在《国文百八课》中,文话作为每一课的纲领,由文选部分配合举例讲解、来自于文选的文法或修辞内容进行配合讲解语用内容。整套书共四册,每册都各有十八课,每一课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在《国文百八课》中,文法与修辞呈双线并行结构。纵观从古至今的口头用语以及书面用语,人们从未忽视过语言表达的严谨规范性以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使用,对我国教育工作者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多研究表明,教师整合技术学科教学知识的TPACK水平对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突破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提升教师TPACK水平的关键与前提是要了解教师的TPACK现状。2013年,我国教育部全面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并提出了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目标,即要求我国中小学教
我国高校的扩招使得高等教育规模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据调研发现,不少高校已在践行多校区办学模式,一来能够增加学校生源的容纳量,满足扩招的要求;二来可以扩大学校的规模体量,改善学校的社会信誉度及影响力。多校区办学模式其优势较为突出:一是教育资源有效聚合,有利于毕其功于一役,拉升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二是增强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模式缺点也较为明显,一是因多校区的原因,存
课堂导入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首要环节,起着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作用。“导入”从字面意思上可拆解为“导”和“入”,“导”是教师的行为,“入”是学生的行为,“导”指的就是思想政治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的行为和思维,让学生以更好的学习状态开始新课的学习,“入”指的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进入课堂学习,在教师的开导之后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育界
在课堂教学中,对话无处不在,随时都在发生。教师、学生与教学环境三者之间的对话成为推动课堂教学进程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纵观当前的教育现状,对话式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运用中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在高中思想政治对话式教学的课堂上,频频出现教师“独言”、学生“失语”、课堂氛围“沉寂”等现象。在此背景下,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深入考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一线的情况,了解对话式教学在青海
数学逻辑推理是当下我国数学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尽管这些数学教育研究者所使用的概念名称不尽相同,如数学推理、数学推理与论证、数学逻辑推理等等,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数学推理的共性。在我国的数学新课程改革当中对初中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做了相关要求,因此,当下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研究问题及背景的实际出发,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以及测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以某些特定的方式、方法去理解、反思学科的概念和原理,在各种实际问题情境中探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的“先行组织者”可以帮助学生将化学学习融于真实问题情境当中,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化学学习兴趣,体会学习的乐趣;可以从学生的己有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明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实
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非常重要的工具,讲授课堂内容、表达内心情感、师生互助沟通等都需要语言的表达。教师的语言承载着重要的信息,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三维目标、学科素养目标的主要方式。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较为理论化,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将晦涩难懂的内容讲授出来,教学语言艺术应用的重要性便显而易见。教师教学语言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和教学的效果。教师要优化自身的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之一,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统编版(7-9)年级共六册《教师教学用书》为研究对象,对书中的编写理念、结构以及涵盖内容三个方面结合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做出了具体分析,同时归纳了统编版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特色及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现状为语文教育从业者们提出了些许使用建议。本论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2017年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实现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教师要坚持学生发展的导向,使课堂师生的角色实现转变。“让学引思”理念直击教育的实质,有利于让学生进入课堂,实现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让学引思”理念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该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