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胎盘(PL)病变的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会诊中心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数据库样本库中先天性心脏病胎儿20例(心脏病组,均为心脏畸形引产胎儿),另选取产前超声及产后检查均正常,但因胎膜早破(PRM)、羊水过少(AF)、妊娠期糖尿病(GDM)、先兆子痫(PEE)、胎儿窘迫(PD)、先兆临产(TL)、孕妇心律失常引产的胎儿34例(对照组),对两组胎儿产前超声及产后胎盘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先天性心脏病组胎儿中17例为妊娠中期胎盘,3例为妊娠晚期胎盘;对照组34例均为妊娠晚期胎盘。产后胎盘病理检查显示:(1)心脏病组20例胎儿胎盘病变18例(18/20),以重度绒毛膜炎(77.8%,14/18)、灶状钙化(44.4%,8/18)和血栓形成(16.7%,3/18)为主,1例胎盘梗死,2例胎盘脐带未见显著变化。(2)心脏病组10例致死性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胎盘病变重于10例非致死性心脏畸形胎儿。(3)对照组34例(34/34)胎儿均显示胎盘病变,以轻度绒毛膜炎(61.8%,21/34)、灶状钙化(79.4%,27/34)、纤维素样物沉着为主(97.1%,33/34),部分为重度绒毛膜炎(26.5%,9/34)。(4)心脏病组与对照组胎儿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显示,心脏病组胎儿的胎盘病变程度重于对照组胎儿;两组胎儿胎盘病变的病理特征不同,超声表现亦不同。结论:先天性心脏病组胎儿胎盘重度绒毛膜炎、灶状钙化和血栓形成影响母胎血液循环及营养物质交换,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