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雅斯贝尔斯的教育哲学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v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斯贝尔斯生于1883年,是德国20世纪生存哲学的代表人物。雅氏有着精神病理学的学术背景,后来走上研习哲学的道路,具有关乎人的生存状态的经验和广阔视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着鲜明特点的生存哲学。同时他又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教育家,在教育领域默默奉献了几十年,他在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积淀了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因此雅氏的教育哲学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和内涵。  雅氏把教育放在高屋建瓴的哲学理念下进行探讨,深究他的教育哲学著作《什么是教育》、《大学的理念》不难发现生存哲学的许多特征,比如说爱、存在、临界境遇、陶冶、生成、交往等哲学概念下的教育思考。论文第一章从雅氏教育哲学的背景出发,探讨雅氏对他那个时代所经历的教育境况与社会现实境况和教育之间关系的反思,这些现实处境体现了雅氏对人的现实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对继承文化传统的理解,也可看出雅氏的教育哲学思想和他的时代之间的联系;第二章讨论雅氏生存哲学的三个核心概念“生存”、“自由”、“超越”与他的教育思想之间的联系,阐明了教育意味着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人的生存、超越、自由是每个人所要面临的现实处境,教育基于真诚的面对这些现实处境而展开;第三章讨论他的教育哲学方法论,教育的“生成论”、“陶冶论”、“交往论”是雅氏阐明的重要教育方法,也是教育和哲学紧密结合的体现;第四章雅氏的教育哲学的特殊方面-大学教育的问题。大学作为精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组建方式有其核心的因素,大学的目标在于培养整全的人,实现一种最宽泛的教育。
其他文献
当今,人类已然进入到一个高技术、全球化时代,社会条件的改变必将影响到人的发展。面对高技术的风起云涌和全球化的潮流趋势所引发的人身束缚、高度物化、环境恶化、区域差异
本文旨在“依义不依语”和“无价值预设”原则的指导下,试图通过“佛教文献学”和“哲学诠释”两种方法,对唯识宗之根本经典——《成唯识论》(略称《识论》)之“遮破我法二执与证
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代价问题日渐显露。传统的“唯技术”发展观造成了许多代价问题的产生,使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代价成为一种恒久的社会矛盾现象。技术的发展会给社会带来潜在
信仰既是人类社会生存实践活动产物,又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存在方式;信仰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是真理与价值的历史性统一,体现着人类超越性的精神需要和对于终极性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