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86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经济现象,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涌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等方式,形成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高速融合。世界范围内各国经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商品劳务的交换、国际资金的流动、现代科学技术的传播等途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既存在竞争又相互依赖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实现国际化战略、加快国际化进程已成为中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战略选择。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综合国力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许多中国企业已经跨出国门,从事国际化经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企业决定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并且要尽可能地降低国际化经营的风险,从而获得良好的经营收益。而企业在实施国际化进程中,必须对目标市场的选择、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以及国际化扩展的速度等等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在这些问题中,最重要的就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选择,即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问题。企业国际化的市场进入模式选择问题根源于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冲击以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局限性,是企业国际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各种进入模式之间有相当大的区别,而合适的进入模式对于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效益有非常大的影响,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关系到企业国际化的成败,因此对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的研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本论文首先从出口进入模式、契约进入模式、投资进入模式以及国际战略联盟四个方面阐述了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类型及特征,并分析了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动因及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现状;其次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综述,系统阐述了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国际化渐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折衷理论、组织能力理论、议价能力理论及决策过程理论,并回顾评述了国内外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相关文献;然后本文将权变理论引入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分析中,以扩展的交易成本理论及组织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多维权变分析模型,该模型的主线为“市场进入模式影响因素-市场进入模式-市场进入模式绩效”的分析框架;在以国际化经营的中国企业为样本进行访谈、问卷调查获取-手资料数据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叙述性统计分析、主成份分析、信度分析及路径关系分析等方法,对多维权变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相应的分析结论;最后,本文在进一步分析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以原油成本为核心的成本管控,是决定炼化企业经营效益的关键。由于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以降成本、控风险为目标的原油采购管理,需要原油采购业务各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及国家对入境旅游政策的不断放宽,入境旅游人数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作为传统旅游热点城市的桂林,受到国内众多新兴旅游城市的挑战。运用亲景度指标
全球旅游多元化和一体化发展加速了中国拓展国际旅游合作的步伐。由于经济、文化底蕴的相似性,东盟成为我国拓展国际旅游合作的重要对象。这对地处中国与东盟结合部的广西来说
机务维修的特殊工作性质,使得一旦出现行为偏差将会对航空运输安全产生直接威胁,而且由于机务维修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复杂性程度较高,造成机务维修人员工作压力较大。由于工
在现代企业中,经营者成为企业最稀缺的资源,其行为成为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最近几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表明,经营者激励机制有了很大发展,激励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但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