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与肺保护性容量控制通气(lung-protective 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LP-VCV)模式在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全麻期间机械通气的效果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从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与肺保护性容量控制通气(lung-protective 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LP-VCV)模式在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全麻期间机械通气的效果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从而探讨PCV在这类手术中的应用是否也能产生一定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行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压力控制通气组(P组)与肺保护性容量控制通气组(L组),每组各20例患者。术前访视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BMI(kg/m2)、ASA分级及PPCs发生风险评分。VT设置均根据预估计体质量计算(predicted body weight,PBW)。麻醉诱导完成且患者未改为俯卧位时,两组均采取常规VCV通气,通气设置:VT=8ml/kg(PBW),呼吸频率(f)12次/分,吸入氧浓度(Fi O2)100%,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为0,吸呼比(I;E)为1:2。改为俯卧位后,L组通气设置:VT=6~8ml/kg(PBW),f=12~16次/分,PEEP=5cm H2O,Fi O2=60%(与空气混合),I:E=1:2,每间隔30min行肺复张(recruitment maneuvers,RMs)一次。P组通气设置:通过设置吸气压力(inspiratory pressure,PINS)(最高不超过40cm H2O)使VT维持在6~8ml/kg(PBW),f=12~16次/分,PEEP=0,Fi O2=60%(与空气混合),I:E=1:2。记录T1~T4的呼吸力学: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驱动压(driving pressure,Δp)及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Cdyn);采取T0、T1、T4、T5时间点的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p H、Pa CO2、Pa O2,由Pa O2/Fi O2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Fi O2为采血时刻的值;记录T0~T5的生命体征,以及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长(h)、晶体量(ml)、胶体量(ml)、出血量(ml)、输血量(ml)、尿量(ml)、住院时长(天);记录术后随访7天内PPCs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呼吸力学、氧合指数(OI)、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7天内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T1~T4时,P组的Ppeak(T1:12.7±3.0 vs 18.6±2.3,T2:13.1±3.1 vs 18.1±2.5,T3:13.4±3.1 vs 18.6±2.8,T4:13.2±3.1 vs 19.0±2.3,p<0.05)和Pplat(T1:12.6±2.9 vs 17.4±2.2,T2:13.0±3.1 vs 17.3±2.3,T3:13.2±3.0 vs 17.4±2.8,T4:13.2±3.1 vs 17.8±2.0,p<0.05)均显著低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Δp、Cdyn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0、T1、T4、T5时间点两组的p H、Pa O2、O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时P组Pa CO2高于L组(T4:53.7±3.7 vs 49.1±3.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三个时间点P组与L组间的Pa CO2无显著差异。随着时间推移,两组内Pa CO2和p H各自有升高和降低的趋势。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无PPCs的发生。结论:相较于LP-VCV,PCV在俯卧位腰椎手术中的应用能产生更低的Ppeak和Pplat,两组Δp、Cdyn及O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天内随访两组患者均无PPCs的发生。本研究表明PCV可在该类手术中安全地应用,并且可能与LP-VCV类似,也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但手术中应用PCV需注意VT存在易改变的问题。为得出更为有效的证据证明PCV是否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以上结论有待更多的试验证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改良反穿刺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全胃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3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120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完全腹腔镜全胃根治术(TLTG),依据食管空肠吻合方法的不同分为改良反穿刺组(n=43),Overlap组(n=37);另40例行常规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LATG组,n=40),分别比较改良反穿刺组
目的: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功能的因素有很多,尚无统一结论,此外目前文献中较少有研究术后某一时期的功能影响因素。为此本文探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功能的早期和中期影响因素。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这些因素来判断患者的预后并对患者采取个性化干预措施,使患者能更快更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的110名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0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术中洗涤式自体输血红细胞形态、功能以及自体血回输前后患者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变化,系统评价回收式自体输血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经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或其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2019年9月~2020年12月行择期骨科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50~64岁,性别不限,BMI:19~28kg/m~2,ASA分级I~Ⅱ级。手术种类
随着"工业4.0"的提出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德国将"劳动力市场4.0"建设提到了战略高度。"劳动力市场4.0"的实现会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对个人收入有何影响?是否会引发大规模失业,能否解决德国社会老龄化问题?对劳动力资质提出哪些新要求,是否会造成极化现象?雇佣关系将出现哪些新变化,社会保障系统该如何应对?通过回答上述问题,德国明确了"劳动力市场4.0"的机遇和挑战,并进而采取了系列应对措施。德国"劳动
1专业基本概况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于1996年成立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该专业在2008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同年列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群;2009年国防科工局投入150万元进行国防工业实训基地建设;2015年中央财政投入170万元建设汽车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同年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成为学院特色专业。该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秉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积极服务地方产业的理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鼠前扣带回皮层BRD4信号通路在是否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控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靶点。方法: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选择CCI模型,大鼠取一侧坐骨神经结扎压迫。选取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250-350g,随机分为3组(n=15):正常组(normal组,N组)、假手术组(sham组,S组)和模型组(CCI组,C组)。假手术组仅游离坐骨神经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最为常见的疾病,常会导致腰腿痛。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常求助于手术治疗来改善患者的症状,传统手术方式通常采用腰后路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随着技术的进步、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手术正逐渐取代传统手术并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段之一,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
目的:构建张力诱导的人终板软骨细胞退变模型,解决力学敏感蛋白YAP1在循环张力条件下诱导人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调控机制问题和探究潜在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不同年龄段的腰椎间盘突出和骨折患者在我科接受手术的终板软骨组织,体外用FX-5000细胞应力加载装置加载人终板软骨细胞。在不同的牵张力强度的模型下,以5%伸长率、0.5Hz、12h/d,10%伸长率、0.5Hz、12h/d,15%伸长率、0.5H
目的: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超声改良预定位方法,通过比较超声改良预定位方法与超声常规预定位方法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穿刺效果来证实此改良方法的临床实用性。并比较超声探头指向不同方向进行扫描时,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之间位置关系的变化。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之间需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择期手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使用超声探头横切于胸锁乳突肌三角
目的:髂前下棘椎弓根钉棒技术(internal fixator,INFIX)作为骨盆骨折微创治疗主要手段之一,目前临床上有对此技术进行了改良,但并未充分验证其生物力学的差异。本文主要利用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比较不同组合INFIX技术治疗Tile C1.2型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使用计算机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一侧骶髂关节脱位及耻骨支骨折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 C1.2型),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