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的觉知,是对自身身心特点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所回答的主要是“我是谁”的问题。由于个体的自我概念与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等密切相关,是个体社会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成为学校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作为学校教育对象的一个亚群体——学业不良儿童,其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更是倍受关注。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多通过自我报告方式测量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结果表明这些学生的自我概念普遍低于学业优秀学生。有关心理弹性研究认为,学业不良被认为是一种不利的危险性因素。而自我概念作为一个双重结构,他们的内隐自我概念是否亦低于其他学生,这一问题的探究关系到家长教师乃至社会如何正确地看待学业不良学生,也关系到他们如何看待其社会性发展,对于有效改善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结合自陈问卷法和自我面孔识别手段两种测量方法研究了初中学业优秀学生和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研究一使用《自我描述问卷》测查了两类学生的外显自我概念。研究二根据被试识别自我面孔、熟人面孔及陌生人面孔的快慢程度来测量两类学生的内隐自我概念。研究三、四分别探究了重要他人(同伴/教师)评价对两类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初中学业不良学生表现出外显、内隐自我概念的分离。两类学生在数学、一般、诚实、言语、与父母关系、体能、学校、与同性关系及总体诸多方面外显自我概念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他们的内隐自我概念不存在显著差异;(2)同伴评价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数学、体能两方面外显自我概念影响显著,对其内隐自我概念影响不显著;而对学业优秀学生的外貌、体能及学校自我概念影响显著,对其内隐自我概念影响亦不显著;(3)教师评价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数学、一般、外貌及与异性关系自我概念影响显著,对其内隐自我概念影响不显著;而对学业优秀学生的内隐自我概念影响显著,对其外显自我概念影响均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