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并购基础理论的研究,张秋生教授(2004)提出了一条清晰的分析思路,其组成部分有:并购动机、并购能力、并购边界、并购方向、并购匹配、并购协同、并购绩效和并购市场。当一家企业拥有了并购的动机,且具备了并购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时,企业应该考虑是否并购为最好的外部发展手段,联盟与内部投资可否替代并购行为,并购与其它战略的适用边界是如何确定的。这就是并购边界所探讨的问题。本文的论述重点放在了并购与联盟的适用边界这一环节上。企业并购与企业联盟的失败率都很高,这里面的问题有很多,但当初企业战略选择决策时的初衷与实际情况的出入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联盟与并购具有不同优势,同时也各自有缺点。本文全面对比了并购与联盟的优劣势,并指出,并购与联盟都无法保证是十全十美的战略。本文分析并购与联盟活动适用边界的基础是交易成本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本文的创新内容在于以这两个理论为前提,分析出影响企业并购与联盟的重要指标,其中包括资源竞争强度、资源可消化性(digestibility)、资源特性、合作能力、地域、市场不确定性(分为财务能力、营销能力和研发能力)。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建立假设条件,为后面的实证分析建立基础。通过归纳演绎的方法分析得出影响因素后,本文运用Fisher判别分析的方法,对经过层层筛选的173个样本进行分析,其中123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50个样本作为检验样本进行可行性检验。通过训练样本计算得出判别模型,通过检验样本证明此模型的准确度达到一定水平,具有判断能力。此外,本文还应用了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模型作为辅助分析模型。中国企业并购样本与国际企业的样本特征有很大差异,同时中国企业并购有其特殊的规律、特殊的动因、特殊发展历程以及有明显中国特色的并购形式。这一切都与国际企业的并购活动原则有很大出入。本文通过对79个中国企业为主动方的交易样本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全面的定性分析寻找出用所建立的模型来判别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准确率低的原因。最后本文还就并购与联盟的相互演变进行了动态分析。在现实中,有些联盟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并购。而有些并购行为(主要是剥离、转让)却是以建立联盟为目的的。本文通过博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推动企业由联盟转向并购的力量。并通过中国铁路企业改革的案例,进一步证实了采取缩减(downsize)并购行为建立主副业联盟,对于我国大型多元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切实可行的。本文是针对国际与中国企业并购与联盟战略边界选择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从立意和科技查新结果两个方面来看,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类似的研究成果,因而,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