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拟选取作家人格心理特质的视角为切入点,在心理学的解释框架中,主要从单亲结构的家庭成长环境、清贫苦难的童年生活经历、民族文化的浸染熏陶三个角度出发,解析老舍人格中自恋因素的由来及其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点进一步探讨老舍的主观精神世界在其文学创作中发生的影响,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凸现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单亲家庭的生活环境使老舍成为了一名男性尊严的自恋者,这不仅影响了老舍传统婚恋观的形成,而且也让老舍成为了“五四”个性解放大潮中的一个反思者。其次,清贫艰难的童年、底层平民的出身背景,一方面使老舍的幽默彰显出了人格尊严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使老舍走上了一条与其他知识分子和而不同的道路。此外,特殊的民族身份、满族文化的熏陶、北京古城文化的浸染在培育老舍民族文化自恋情结的同时,也让他能够站在民族文化本位主义的立场,洞见到掩盖在现代化名义下的各种思维盲区。与此同时,这些隐伏于老舍人格中的自恋因素,也使他最终成为了一个既不融于“京派”,又游离于革命作家之外的独立存在,而老舍的创作也因其对现实的不同关注和理解构成了其作品时代威的独特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