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了光武明章之治,十岁的和帝即位,太后临朝。这个时间点可以看作是东汉政治由兴盛转向衰落的重要节点。东汉立国之初,光武帝建立统一政权的过程,也是革命政权向执政政府转变的过程,很多政策的制定包括对一些政治势力的治理,也打上了统一战争环境的烙印。光武帝刘秀对开国功臣的依赖性,决定了刘秀只能在保障功臣富贵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偃兵息武。刘秀对功臣参与核心政治的警惕性,使功臣群体渐渐走向没落,而其中一部分功臣后裔开始攀结诸王或转型为外戚。功臣群体的道路选择一方面使诸王问题凸显出来,另一方面功臣家族转向外戚家族也开启了东汉百年的外戚政治格局。东汉外戚专权导致政治环境进一步败坏,而宦官群体也在对外戚专权的政治斗争中逐渐掌握了核心权力,激起了东汉末期十分酷烈的宦官专政局面。此外,由光武帝和开国功臣们一同兴起的崇儒尊经的风气使东汉一朝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士人群体。士人群体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政治参与,其活动本身,在东汉一朝,尤其是东汉末年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政治斗争的深入,最终,宦官群体被逐出政治舞台,十分活跃的士人群体由于其自身的不成熟,没能在东汉的政治大潮中力挽狂澜。而皇权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辅弼势力,皇帝成为傀儡,东汉政权也最终走向了崩溃的边缘。帝国政治的堕落的轨迹在东汉立国初期就开始了,抓住各个政治群体之间互动的线索,或许能找到一条深入东汉政治更深一层次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