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有才板话》是著名乡土作家赵树理(1906-1970)创作于1943年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农民与地主之间尖锐的矛盾和斗争,真实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生活和农民的精神面貌。“山药蛋派”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山西农村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山药蛋派的创始人,赵树理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备受推崇,获得广泛的赞誉。小说《李有才板话》出版后立即在解放区引起了强烈轰动,并得到了郭沫若、茅盾等文学大师的高度评价。沙博理(1915-2014)是出生于美国的犹太人,为推动中国翻译事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很多译作是中国文学作品介绍到西方的唯一的英译本。他翻译的《水浒传》被认为是最权威的英文译本,被收录进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大中华文库》。本文研究的小说《李有才板话》于1950年被沙博理翻译成英语,并在此后的三十年间数次再版,然而对该译本的研究几近于无。勒菲弗尔认为翻译是意识形态和诗学操控下的改写活动,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直接受二者支配。在《李有才板话》英译本中,译者沙博理在意识形态操控下,在翻译过程中多次增加、删除、替换及概括原文。因此,作为一个典型案例,该译本绝对值得关注与研究。以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为基础,本文试图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探究沙博理翻译的赵树理代表作《李有才板话》,通过大量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探究其在社会意识形态和译者本人意识形态影响下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旨在对文学翻译的研究与实践产生指导意义。总之,通过对沙博理《李有才板话》英译本的仔细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沙博理对《李有才板话》的翻译活动,是社会意识形态和译者本人意识形态影响和操纵下的产物,从而论证了操纵理论不失为翻译研究的一条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