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到2014年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38亿,占到全国总人口数的10.1%,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占到全国总人口数的34%。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数据,分层养老是比较现实的选择。老年住宅市场有政府福利型、政府收益型和企业盈利型三种,养老地产作为一种企业盈利型产品,越来越受到老年群体的青睐。但从目前来看,养老地产的融资之路举步维艰,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养老地产发展的主要瓶颈,融资模式下运营体系的构建也成了养老地产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进行养老地产BOT融资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并对该模式下的项目运作框架进行构建分析及运营模式的规范性研究,以期解决养老地产的前期融资难及运营中的资金平衡难的困局,将消费对象界定在有一定收入的但收入不充分的老年群体,这也为扩大养老覆盖面,降低养老地产入住门槛作出一定贡献,是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论文首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养老模式、养老地产、融资模式、运营模式等相关理论基础,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分析了REITs、PFI、PPP、ABS、TOT、BOT这六种融资模式,为养老地产建设引入BOT融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论文涉及到的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范围界定。其次针对养老地产面临的困局,即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了BOT融资模式的解决思路,重点介绍了内资BOT及相较外资BOT的优势,并针对国内外BOT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了内资BOT在养老地产上的可行性。然后在BOT融资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养老地产项目的运营体系框架,采用联盟运营的方式将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并针对此运营体系下的各阶段进行了分析,对其中的关键点——特许权期进行了博弈决策分析,引用博弈论的理论,构建了最优决策模型。论文最后针对BOT框架运营体系中的开发及盈利方式进行了比选构建,采用一站式服务的CCRC养老模式进行社区开发服务,满足老年人的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在资金平衡上采用保险+会籍的收费模式,增加市场吸引力,促进养老地产项目的可持续运营。论文针对养老地产项目BOT融资模式的一系列研究,以期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缓解养老地产面临的土地资金困境,并完善社会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地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