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巢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每年全世界约有225500的卵巢癌新发病例,有超过140000例患者死于卵巢癌。由于卵巢癌起病隐匿以及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经发展到晚期。对于晚期卵巢癌,手术干预+铂类联合紫杉醇治疗是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虽然80%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对初次化疗敏感,但其中大部分会复发而需要接受二线化疗。尽管化疗在卵巢癌的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化疗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由于不同个体的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着显著差异,同时肿瘤的多药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仅凭医生临床经验难以准确选择对某个个体最佳的治疗方案,使得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经典药物来进行经验性化疗的效果不理想。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肿瘤药敏试验日趋成熟,从人肿瘤细胞克隆形成法到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再到ATP生物荧光体外药敏试验检测技术,逐渐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另一方面,分子靶向治疗也在蓬勃的发展,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发现,更为卵巢癌个体化的化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希望,当然也面临更大的挑战。作者通过对PUBMED、EMBASE、CNKI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系统性的阅读大量关于卵巢癌化疗、药敏试验及靶向治疗的中英文文献。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回顾人们对卵巢癌个体化化疗领域的各种尝试,概述卵巢癌个体化化疗的现状,总结个体化治疗在卵巢癌化疗中存在问题,展望个体化化疗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