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认知缺陷和人际交往困难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性表现。探讨对社会认知与人际交往有重要意义的心理理论与道德判断,有助于理解精神分裂症背后精神病理的规律,对预测患者遇到的生活困难,以及以后发展有关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具有意义。本论文包含两项研究内容,研究一采用2(人称)×2(被试类别)设计,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对不同人称的道德两难问题判断的特点;研究二由两个实验构成:(1)通过Yoni测试比较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被试,了解患者心理理论的损伤情况与特点。(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通过二阶Yoni测试与道德两难问题,探索患者心理理论与道德判断间的关系,并且探讨可能存在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在高冲突道德两难情景中,不同人称视角材料下,与健康受试者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道德判断功利率比健康受试者更低,并且在第三人称视角道德判断时二者存在显著差异。(2)Yoni测试发现,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受试者相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实验组在二阶心理理论的表现明显比对照组差(尤其是认知二阶与情感二阶)。(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探索患者组心理理论与道德判断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心理理论二阶情感对第三人称的道德判断存在共情关怀的部分中介作用。综合上述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在高冲突道德判断两难困境的情境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比健康受试者更倾向于道义论的选择。(2)在不同人称视角下的高冲突道德判断两难困境的情境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面对不同的人称视角的判断未见显著差异,而健康受试者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第三人称视角下,健康受试者更加倾向于功利主义选择。(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理论存在损伤,损伤主要表现在更复杂、更高阶的心理理论任务中,患者的心理理论能力与道德判断存在共情关怀的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