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进行实证研究,了解广州社区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意愿与服务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服务模式与管理方法,为建立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长效运行机制提供参考。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及相关官方网站,收集、整理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相关的文献。(2)问卷调研法。使用自行设计的《社区长者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以广州市荔湾区东漖街道所辖5个社区居委6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法与老人深度访谈相结合进行调查,并通过使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下的社区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3)个案研究法。通过实地走访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激街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状况进行个案调查分析,并对东漖街道居家养老服务部管理人员、东漖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管理人员、东漖街社区居家养老东漖街社区服务中心社工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广州市东漖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开展现状、供给主体、运行方式等,考察分析其服务运行现状与现存问题,为探索创新的服务模式与管理方法提供依据。结果:通过实证调查分析,被访老人接受/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意愿普遍较低。仅有42.1%的被访老人表示愿意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而在是否考虑购买服务的问题上,只有32.2%的被访老人是会考虑购买。对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是否独居、文化程度、患病个数与平均月收入对老人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意愿有显著性影响。独居的老人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要比非独居的老人高;患2种疾病以上的老人比没有患病或患1种疾病的老人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要高;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老人愿意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数量也在增大;月收入较高的老人接受服务的意愿要比月收入较低的老人高。而在服务需求调查中,社区居家老人对医疗护理类与精神慰藉类需求较大,分别是46.5%和64.9%;其次是日常生活照料类的需求为39.6%,文化活动类需求与社会参与类需求都较低,分别是23.8%和21.3%。通过单因素分析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日常生活照料类需求的主要是“子女情况”与“仅与配偶同住”两个因素;影响医疗护理类需求的主要是“平均月收入”这个因素;影响文化活动类需求的主要是“年龄(60670岁、70岁及以上)”与“文化程度”两个因素;影响精神慰藉类需求的主要是“有无患病”与“年龄(70岁为界)”两个因素;影响社会参与类需求的主要是“文化程度”这个因素。通过对东漖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个案研究,发现广州市现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各参与主体定位不明确;(2)服务受益面窄且形式僵化;(3)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缺乏;(4)政府财政支持不到位;(5)服务供需匹配不足;(6)服务监管体系不完善。结论:通过实证研究,被访长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意愿程度都不是特别的高,并且与人口学属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研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时要综合考虑年龄、文化程度、健康情况、自理情况、平均月收入等多种因素。本文还通过分析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现存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多元主体参与的理事会制组织体系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网格管理员多代理组织机制应用模式,基于信息共享与智能调度的动态拼服务模式,社区优质高信用服务主体有限推荐模式及基于社交圈的老人子女服务微营销模式等服务模式及管理方法,为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挖掘社区服务资源、构建和谐养老社区提供有益的探索,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构建政府支持体系,建立长效运营机制;识别服务风险,建立风险预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