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CC的嵌入式系统编译器的研究与开发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boliweny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嵌入式技术和设备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个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可以说它是信息技术的一个新的发展,是信息产业的一个新的亮点。 嵌入式系统本身不具备自举开发能力,必须有交叉编译开发工具和环境才能进行开发。同时,嵌入式系统的特殊产品特征要求软件具有较小代码长度和较快执行速度,因此对相应的软件开发工具有更高的要求。而开放源码的编译器GCC,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能支持几乎所有知名厂商的处理器,而且优化性能突出,是嵌入式软件开发中理想的交叉编译器。 本论文以嵌入式微处理器C*CORE和编译器GCC的开发为背景,详细介绍了GCC的体系结构,对其高度可移植性所依赖的中间表示、机器描述技术和后端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C*CORE新增机器指令提供编译支持的方法。 论文概述了课题的背景和发展状况,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和编译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对编译器提出的更高要求。剖析了GCC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后端自动生成器,中间语言,机器描述机制,后端生成过程等一系列特点。详细分析了后端的RTL语言和机器描述文件,阐明了GCC后端从中间语言生成到汇编语言生成的每一步骤,并最终从提出了一种实现对新增指令提供编译支持的方法。
其他文献
信息时代的来临,带来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中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和知识。如何从表面数据中提取到深层次的、表现了事物内在规律的规则来进行预测或指导决策,是迫切需要解决
在第三次信息革命中,物联网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它的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有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无线传感网络。本文
在互联网上争夺信息优势,使得计算机网络对抗(CNO)与信息安全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点研究问题。计算机网络攻击(CNA)、计算机网络防御(CND)、计算机网络利用(CNE)相关方面的
移动Ad hoc网络是由一组带有无线通信收发装置的移动终端节点组成的一个多跳、临时和无中心的网络,它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快速构建起来,并且不需要现有基础网络设施的支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通信信息系统的架构和实现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通信信息系统架构模式中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建立基于Web Services技术的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信息化手段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就标志着许多工作需要靠计算机按照一定的执行规则自动实现,特别是企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智能化信息检索是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应用之一。现有的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数据的动态性和用户兴趣的多样性,成为智能化信息检索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
随着高速网络的飞速发展,无线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普适系统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具有更高带宽、融合诸多类型有线和无线网络的下一代互联网NGI(Next GenerationIntemet)满足了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多,网络知识的不断普及,网络和信息的安全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遭到严重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信息安全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作流在企业信息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工作流管理是一个被业界广泛应用并迅速发展的技术,主要是通过调用有关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来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