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外,全市居住有纳西、彝、白、普米等22个民族。在丽江市古城区,纳西族则是占比例最大的少数民族。古城区大研镇自古以来都是丽江的经济文化中心,纳西族在与周边民族相互接触共同发展时,必然会产生相互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化、生活上,更深刻的体现在语言上。从众多的文献和资料中可以看到,纳西族与汉族的交往从汉朝和魏晋时期开始就有记录。汉族作为与纳西族交往久远的民族,且是我国拥有先进文化的主体民族,无论是从文化上还是语言上,给纳西族带来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本论文以丽江市古城区大研镇为研究对象,经过资料文献的查阅及田野调查,全面地分析与汉语接触后造成的双语使用现象。由于作者本人幼年曾在古城区大研镇玉河村居住过,具备较优厚的调研条件,所以以玉河村及大研中学为调查点,在作者做了充足田野调查得到资料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丽江市古城区大研镇纳西语——汉语双语的现状、成因及双语现象中的语言关系,对双语现象的发展做出分析,并针对调查得出的纳西族母语使用能力下降问题提出对策。。从语言使用上来看,丽江市古城区大研镇纳西族在稳定使用母语的同时共同语使用频率增多,形成普遍的纳西语——汉语的双语使用现象。纳西语及汉语在使用范围和环境上得到了互补。但是,由于兼用语汉语使用功能的强大,促使纳西族母语的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此外,经调查丽江市古城区大研镇的纳西族母语使用能力呈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需引起重视,出于母语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者对这一现象经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具体措施。对古城区大研镇纳西族的纳西语——汉语双语使用现象研究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过去对纳西语的研究多在原生态语言保护较好的地区,对受汉文化和汉语影响最大的丽江城中心地区的语言现象研究较少。作为母语使用能力下降明显的地区,研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对语言接触发展研究及民族语言的保护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