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部分皮肤鳞癌的治疗效果确切,但术后复发仍是影响鳞癌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临床上治疗皮肤鳞癌面临的最大问题,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18例皮肤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皮肤鳞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2年11月安徽省立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病理确诊CSCC且有效随访患者共11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病程、部位、肿瘤大小、有无肿瘤术前破溃、手术切缘、首次手术切缘阳性情况、有无术后辅助放疗、术后术区愈合情况等因素对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对变量进行描述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c±s描述,非正态的定量资料用中位数(P25,P75)描述,定性资料用构成比描述。其次进行单因素分析,主要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最后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显著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7例确诊皮肤鳞癌患者,失访9例(7.09%),排除失访患者后有效随访患者共118例,5年内存活106例(89.83%);死亡12例(10.17%);术后复发患者38例,未复发患者80例;男68例(57.63%),女50例(42.37%);平均年龄(73.17±7.69)岁,发病病程平均12个月;发病部位:头面颈89例(75.42%),四肢22例(18.64%),躯干、会阴部7例(5.93%);病损平均直径3cm;病损有无破溃:破溃105例(88.98%),无破溃13例(11.02%);病理分化程度:高分化65例(55.08%),中高分化22例(18.64%),中分化17例(14.40%),中低分化7例(5.93%),低分化7例(5.93%);手术切缘:5mm 38例(32.20%),10mm47例(39.83%),20mm33例(27.97%);治疗修复方式:单纯缝合18例(15.25%),皮瓣转移修复44例(37.29%),皮瓣转移+供区植皮术17例(14.41%),游离植皮39例(33.05%);术后放疗31例(26.27%),无术后放疗87例(73.73%);术后创面愈合情况:良好104例(88.14%),愈合不良14例(11.86%);首次术后病理切缘:阴性108例(91.53%),阳性10例(8.47%);淋巴结转移22例(18.64%),无淋巴结转移96例(81.36%)。手术切缘、肿瘤病理分级、术后愈合情况、确诊时有无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复发相关,经Logistic回归显示OR>1.6,P<0.05。此外,性别、年龄、发病病程、部位、肿瘤大小、肿瘤术前破溃、首次手术切缘情况、术后辅助放化疗等因素,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提示对肿瘤复发尚不明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皮肤鳞癌的最主要治疗方法,男性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以60-79岁为发病高峰,肿瘤主要发生在头面颈等身体暴露部位;手术切缘、首次术后切缘情况、肿瘤病理分级、术后愈合情况、确诊时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皮肤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5mm小切缘、肿瘤低分化、术后愈合不良、确诊时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皮肤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上应全面综合考虑,术前应充分估计肿瘤的性质与范围,术中采用安全手术切缘完整切除瘤体、坚持无瘤操做原则,术后避免术区感染、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疤痕增生,可减少患者术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