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采用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养殖基地培育的亲鱼,用LRH-A和HCG两次注射、人工湿法授精孵化的鲇仔鱼为试验材料,结合鲇苗种培育生产实践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分别进行了仔鱼消化系统发育、生长、仔鱼摄食特性、不可逆点(PNR)和残食等方面的研究,试验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仔鱼消化系统的发育。鲇仔鱼脱膜后,口还未形成,2日龄时,口基本形成,鲇仔鱼口宽与日龄的关系可表示为:B=0.0165+0.3282d(r=0.9756,n=7,p<0.01,2≤d≤8);仔鱼存在混合营养期,持续时间1d;1日龄,仔鱼的消化管为一简单的管状,2日龄出现胃的雏形,把消化管分为食道、胃和肠,3日龄,肠出现第一个弯曲,8日龄时,鲇仔鱼发育期结束,此时肠有三个弯曲,仔鱼肠(1日龄为消化管)长与日龄的关系可表示为:L肠=-0.1503+0.7020d(r=0.9744,n=8,p<001,1≤d≤8)。
2.仔鱼的生长。鲇仔鱼全长的增长随日龄的变化有两个加快的时期,一个在3~4日龄,一个在7~8日龄,仔鱼全长与孵化后天数的相关式为:TL=2.7072+1.6347d(r=0.9966,n=8,p<0.01,1≤d≤8);1~3日龄,鲇仔鱼湿重增加缓慢,仔鱼干重反而下降,4日龄之后,仔鱼消化、吸收能力增强,湿、干重又迅速增加,鲇仔鱼体重和孵化后天数的相关式为:
W湿=1.1891e0.3959d(r=0.9888,n=8,p<0.01,1≤d≤8)。
W干=0.1974e0.3121d(r=0.9767,n=8,p<0.01,1≤d≤8)。
3.仔鱼的摄食特性水温23℃、26℃、29℃、32℃,鲇仔鱼的开口时间分别在脱膜后第3d、第2d、第2d、第2d,PNR分别出现在脱膜后第9~10d、第8d、第7d、第7d,在23~29℃之间,随温度的升高鲇仔鱼的初次开口时间呈逐渐缩短的趋势;水温22~24℃,群体饥饿下PNR出现在第9~10d,而个体饥饿下PNR却出现在8日龄;鲇仔鱼的开口饵料是小型枝角类;水温23~25℃,4h内,50%以上的仔鱼胃已排空。
4.仔鱼残食。饥饿、低温、光照和密度不是引起鲇仔鱼残食的根本原因,其残食行为是内部生理性的因素引起的,内部因素才是引起鲇仔鱼残食的根本原因,而外部因素特别是饥饿可诱导残食行为的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