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的重心从以往教师的“教”转向于学生的“学”,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向于“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传统的作业模式已不能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本文以如何在学生课后学习中充分发挥作业的最大功能,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应于自己发展的数学为立足点。通过文献分析法、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石,以高一数学“必修5”板块为视角,以分层作业为载体,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材习题分析,对教材“人教A版必修5”中习题的量、类型、设置原则、配置特点进行分析,充分了解教材习题在配置上的优势与不足;二是现状调查,了解当前高一年级学生课外作业的现状,结合问卷数据,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三是开展实证研究,本着人本主义的理念,设置实验班,从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效果的差异性为切入点,对其进行作业分层实验研究;四是分层作业的策略,系统构建了分层作业的模式、内容及实现的具体路径。此项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经调查,高一学生的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对作业的量和作业的难度在整体上的把握和划分;作业的内容过于简单形式化,未有效延续课堂效果;作业的形式过于传统单一;作业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教师在作业的布置和设计上均未很好地响应新课改的要求。(2)实验结果表明,这项实验在学生的成绩,学生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表现为:课堂效果得以延伸,学生成绩得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习惯、方式得到良好的转变,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产生积极效果,并未对学生参与课堂产生积极效用。此项研究获得主要成果有:在作业设计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设计方法,探讨相应的作业设置原则,并提出了较为有效的作业分层策略与建议。作业改革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工程,形成一套完善的作业分层模式需要研究者们不断地摸索和实验,希望对后续研究者有一些启示,进行更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