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既是经济重要的病原真菌,也是研究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模式生物,从全基因组水平分析研究该菌关键基因的功能,可以加速对稻瘟病菌生物学及其致病分子机制的认识,为培育持久抗病水稻品种和制定稻瘟病菌持续管理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本研究从450个农杆菌介导转化T-DNA的突变体中筛选硝酸盐利用缺陷型突变体,共筛选到6个硝酸盐利用缺陷型突变体,对其中之一T940002002-1-2(5)进行如下的研究:TAIL-PCR扩增得到T-DNA插入侧翼稻瘟病菌基因组序列。Guy11和T940002002-1-2(5)突变体进行有性交配,得到的37个子囊孢子后代,潮霉素的分离比例符合1:1的分离比例,说明可能为单拷贝插入。分析侧翼序列,T-DNA插在推测基因MGG-06042.5启动起始位点ATG上游318bp位置中,推测影响的基因为MGG06042.5。T940002002-1-2(5)、T940000302突变体对C101LACPi-1(t)、C101PKTPi-4a的致病性增强,推测插入的基因可能同时也与稻瘟病菌致病性有关。将29个子囊孢子培养产生的分生孢子接种C101LACPi-1(t)、C101PKTPi-4a,由于亲本Guy11和T940002002-1-2(5)对两个水稻品种均为致病的,接种结果显示后代也均致病的,说明T-DNA插入的基因可能与无毒基因的表达有关,也进一步证明对C101LACPi-1(t)、C101PKTPi-4a的致病性增强的可信性和遗传的稳定性。T940002002-1-2(5)突变体附着胞的形成、洋葱表皮侵入均与野生型没有明显差别,但产孢量下降。本文筛选本实验室的稻瘟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获得了六个硝酸盐利用缺陷型突变体,并发现了被标记的基因,是研究稻瘟病菌氮代谢途径以及氮代谢与致病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