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Ultrasound,US)、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影像融合技术在术中辅助评估肝恶性肿瘤微波消融范围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纳入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行肝恶性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患者共52例,共75个病灶。在微波消融术后分别用多模态影像导航系统下及常规超声造影下评估即时微波消融范围,对判定为肿瘤残留或未达消融安全边界病灶进行补充消融,同时将两组中满足二维超声显示不清、邻近危险部位如大血管、胃肠道、胆道系统及膈肌等、穿刺路径困难的病灶定义为困难病灶,观察指标包括两组病灶在术中的补充消融率;两组病灶随访1个月、6个月及1年,分别比较两组病灶的完全消融率,两组中困难病灶的完全消融率。
结果
1.多模态影像融合组病灶补充消融率为42.9%(18/42),明显高于常规超声造影组病灶补充消融率18%(6/3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71,P<0.05)。
2.术后对两组病灶进行随访,多模态影像融合组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及1年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均为100%(42/42);常规超声造影组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及1年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7%(32/33)、94%(31/33)及87.9%(29/33),两组病灶随访1个月及6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0、0.190),两组病灶随访1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术后对两组中困难病灶进行随访,多模态影像融合组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及1年困难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均为100%(8/8);常规超声造影组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及1年困难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3.3%(5/6)、66.7%(4/6)及33.3%(2/6),两组病灶随访1个月及6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9、0.165),两组中困难病灶随访1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US/CEUS-CT/MRI)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在术中能较好地辅助评估肝恶性肿瘤微波消融范围及安全边界,进一步精准指导肝恶性肿瘤尤其是困难病灶微波消融术中的补充消融,提高肝恶性肿瘤困难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探讨多模态(超声(Ultrasound,US)、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影像融合技术在术中辅助评估肝恶性肿瘤微波消融范围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纳入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行肝恶性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患者共52例,共75个病灶。在微波消融术后分别用多模态影像导航系统下及常规超声造影下评估即时微波消融范围,对判定为肿瘤残留或未达消融安全边界病灶进行补充消融,同时将两组中满足二维超声显示不清、邻近危险部位如大血管、胃肠道、胆道系统及膈肌等、穿刺路径困难的病灶定义为困难病灶,观察指标包括两组病灶在术中的补充消融率;两组病灶随访1个月、6个月及1年,分别比较两组病灶的完全消融率,两组中困难病灶的完全消融率。
结果
1.多模态影像融合组病灶补充消融率为42.9%(18/42),明显高于常规超声造影组病灶补充消融率18%(6/3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71,P<0.05)。
2.术后对两组病灶进行随访,多模态影像融合组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及1年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均为100%(42/42);常规超声造影组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及1年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7%(32/33)、94%(31/33)及87.9%(29/33),两组病灶随访1个月及6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0、0.190),两组病灶随访1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术后对两组中困难病灶进行随访,多模态影像融合组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及1年困难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均为100%(8/8);常规超声造影组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及1年困难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3.3%(5/6)、66.7%(4/6)及33.3%(2/6),两组病灶随访1个月及6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9、0.165),两组中困难病灶随访1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US/CEUS-CT/MRI)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在术中能较好地辅助评估肝恶性肿瘤微波消融范围及安全边界,进一步精准指导肝恶性肿瘤尤其是困难病灶微波消融术中的补充消融,提高肝恶性肿瘤困难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