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影像融合术中评估肝恶性肿瘤微波消融范围的应用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Ultrasound,US)、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影像融合技术在术中辅助评估肝恶性肿瘤微波消融范围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纳入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行肝恶性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患者共52例,共75个病灶。在微波消融术后分别用多模态影像导航系统下及常规超声造影下评估即时微波消融范围,对判定为肿瘤残留或未达消融安全边界病灶进行补充消融,同时将两组中满足二维超声显示不清、邻近危险部位如大血管、胃肠道、胆道系统及膈肌等、穿刺路径困难的病灶定义为困难病灶,观察指标包括两组病灶在术中的补充消融率;两组病灶随访1个月、6个月及1年,分别比较两组病灶的完全消融率,两组中困难病灶的完全消融率。
  结果
  1.多模态影像融合组病灶补充消融率为42.9%(18/42),明显高于常规超声造影组病灶补充消融率18%(6/3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71,P<0.05)。
  2.术后对两组病灶进行随访,多模态影像融合组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及1年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均为100%(42/42);常规超声造影组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及1年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7%(32/33)、94%(31/33)及87.9%(29/33),两组病灶随访1个月及6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0、0.190),两组病灶随访1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术后对两组中困难病灶进行随访,多模态影像融合组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及1年困难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均为100%(8/8);常规超声造影组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及1年困难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3.3%(5/6)、66.7%(4/6)及33.3%(2/6),两组病灶随访1个月及6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9、0.165),两组中困难病灶随访1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US/CEUS-CT/MRI)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在术中能较好地辅助评估肝恶性肿瘤微波消融范围及安全边界,进一步精准指导肝恶性肿瘤尤其是困难病灶微波消融术中的补充消融,提高肝恶性肿瘤困难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慢病毒介导shRNA干扰KDM5C对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干扰KDM5C后EC109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索KDM5C调控食管癌EC109细胞生长增殖的相关机制。  方法:  1.构建shRNA干扰KDM5C的慢病毒载体(Lv-shKDM5C)及空病毒载体(Lv-NC),分别稳转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C109细胞,qRT-PCR验证稳转慢病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  探究7.0T磁共振频谱(MRS)检测下肢腓肠肌代谢物对SD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正常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以高糖高脂饲养4周+腹腔注射45mg/kg链脲菌素建立糖尿病(DM)模型,造模成功后继续高糖高脂饲养,并于造模前及造模后每7d进行右下肢腓肠肌MRS扫描,扫描结束后用LCModel软件对MRS原始数据定量分析。正常组以普
目的:研究肿块型乳腺癌3.0TMRI表现,探讨影像学表现与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3.0TMRI资料,全组共159个病灶,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LuminalA型病灶41个,LuminalB型病灶70个,HER-2过表达型病灶24个,三阴性病灶24个;比较各分子亚型乳腺癌在形状、边缘、内部强化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早期强化程度、达峰时间、
学位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所获得的肿瘤血流量值(TBF)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前瞻性研究的对象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汕头大学附属粤北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38例患者(100例男性,38例女性,平均年龄47岁)。  纳入标准包括:(1)临床疑诊鼻咽癌,即行MRI检查。(2)MRI检查后一周内鼻咽镜活检,病理证实
学位
学位
背景与目的  目前,超声介导下经皮肝脏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脏脓肿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其主要采用Trocar与Seldinger两种操作技术。然而,对于行彩超介导下经皮肝脏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肝脏脓肿患者,应选择何种操作技术可获得更佳临床收益,尚无相关报道。及时、有效的引流是治疗的主要原则之一,然而,对于引流时机的选择,目前尚无统一的观点。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经常接到临床医生关于患者脓肿未液化
【目的】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Ki-67表达水平是乳腺癌临床病理分型的重要指标,并且是乳腺癌患者非常有价值的预测预后标记物。本研究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基于不同MRI序列图像(包括T2加权图像(T2WI)、扩散加权图像(DWI)和T1加权增强图像(T1+C))构建的数据集,建立乳腺癌患者术前Ki-67表达状态的预测模型。同时,将上述三个序列根据多参数MRI(mp-MRI)的特点,建立了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