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日趋上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接触网络,更有甚者达到网络成瘾的程度。网络固然有益,但过度的使用或不加节制地上网势必会影响初中生的学习。因此,对初中生进行上网时间和学习动机的调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两者的关系,以便对初中生的上网时间、内容进行适当调控,以协调上网时间和学习动机为目的,以提高学习动机为宗旨,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的研究对象定为以走读为主的初中生,随机选取了成都市三所初级中学的初中生为被试,分别实施了《基本情况调查》、《网络过度使用筛选标准》和《学习动机诊断测验》,收集到被试的日平均上网时间和周末上网时间等基本情况以及学习动机诊断测验各维度上的得分情况,并且筛选出网络过度使用者。然后进行学习动机的年级、性别的差异分析以及学习动机与上网时间的相关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共调查了506名初中生,其中初一年级211名,初二年级211名,初三年级84名,男生255名,女生251名。在基本调查表中得到,初中生上网目的以消遣为主的占59.8%,以增长见识和结识朋友为主的占33.4%,其他目的占6.8%。此外,有35.8%的被试曾与家长签订过“上网协议”。2.总体上看,初中生普遍不存在网络过度使用情况,对网络有适当的自制力,但这种自制力依然欠缺,随着心智的成长及环境的引导会有所改善。3.总体上看,初中生在学习动机方面的性别差异较明显,主要存在于技能场面(P=0.005)、运动场面(P=0.003)、社会生活场面(P=0.008)和考试焦虑方面(P=0.012),并且男生在学习动机的各维度和场面上的得分普遍高于女生。初中生在学习动机方面的年级差异也比较明显,主要存在于知识学习场面(P=0.004)、技能场面(P=0.011)、运动场面(P=0.028)、社会生活场面(P=0.001)、考试焦虑方面(P=0.002)。且初一学生在这几项上的得分均高于初二和初三。4.初中生日平均上网时间和周末上网时间总量对成绩排名和学习动机均有显著回归效应。5.当日平均上网时间作为自变量时,随时间的增加,初中生在知识学习场面、回避失败场面上的动机会逐渐减弱。且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在性别上,当时间为0小时,主要体现在运动场面的差异(P=0.003);当时间为0-1小时,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活场面的差异(P=0.007);当时间为1-2时或以上,主要体现在考试焦虑方面的差异(P=0.019)。在年级上,当时间为0小时,知识学习场面(P=0.011)、技能场面(P=0.029)、运动场面(P=0.043)和社会生活场面(P=0.025)上存在年级差异;当时间为0-1小时,在知识学习场面(P=0.012)、考试焦虑(P=0.023)上存在差异;当时间为2小以上,主要体现考试焦虑(P=0.003)方面的年级差异。当周末上网时间总量作为自变量时,随时间的增加,初中生在知识学习场面、技能场面、社会生活场面、自我责任性、回避失败上的动机会逐渐减弱,且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在性别上,当时间为0-1小时,主要存在促进的紧张方面的差异(P=0.044);当时间为1-2小时,2-4小时,4小时以上,均在社会生活场面(P=0.033)存在性别差异。在年级上,当时间为0小时,主要在知识学习场面(P=0.018)、技能场面(P=0.027)、促进的紧张(P=0.041)上存在差异;当时间为0-1小时,主要在自己责任性上(P=0.012)存在差异;当时间为1-2小时,2-4小时,4小时以上,主要在促进的紧张方面存在(P=0.009)年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