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拒证行为犯罪化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拒证行为并不是一个不证自明的概念,它有着特定的内涵。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拒证行为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证人拒绝履行作证义务的方式,可以把拒证行为分为明示拒证和默示拒证;按照拒证行为在刑事诉讼中发生的阶段,可以把拒证行为分为侦查起诉阶段拒证和审判阶段拒证;按照违背作证义务的内容,可以把拒证行为分为拒绝提供证言和拒绝出庭作证;根据拒证动机产生的机理,可以把拒证行为分为积极的拒证和被动拒证。对于拒绝作证这种有着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能否将其规定为犯罪,学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大致有犯罪化和非犯罪化两种观点。两派学者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作证行为的性质、法与道德传统的关系、证人保护制度的缺失对拒证行为的影响力”等范畴上。从作证行为的性质看,作证应该定位为证人的义务而非证人的权利或权利义务的结合体;从法与道德传统的关系看,法律并不必然要以道德传统为基础并与传统道德保持一致;从证人保护制度的缺失与拒证的关系看,证人保护制度的缺失对拒证行为的影响力并不像拒证行为非犯罪化论者所想象的那么大,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因此,拒证行为非犯罪化论者的立论基础是经不起推敲的,拒证行为非犯罪化的观点不能成立。从拒证行为的危害性看,其严重性已达到用刑法规制的程度;从立法原理看,将拒证行为犯罪化是立法科学化原则和权责相统一原则的必然要求;从刑事政策的要求看,将拒证行为犯罪化有利于弥补法律漏洞,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总的来说,将拒证行为犯罪化是合理可行的。将拒证行为犯罪化势在必行,我国应增设拒证罪。在犯罪构成上,应从客体要件、客观方面要件、主体要件、主观方面要件四个方面把握;在拒证罪的刑罚配置上,其法定刑应该大体与伪证罪的法定刑相协调。同时,为保证拒证罪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我国应建立起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证人经济补偿制度、拒证权制度,作为增设拒证罪的必要制度性支撑。
其他文献
国际海上运输是国际商事往来、货物买卖的主要承载方式之一。国际商事交往随着全球化风暴的到来而更加的频繁,海上运输的交易方式在跨国商事交往中的地位也日益突显,成为跨国
对中西建筑史进行了梳理,从而总结出了中西建筑文化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使建筑形态上有了显著的不同.本文比较了双方的具体的不同点以及分析了其形成差
分众传媒自2003年成立以来便专注于电梯领域,押注的电梯等候经济与精准受众定位让其成为了中国第二大媒体集团。专注意味着可以深化,但如何在变幻莫测的媒体环境中让电梯这个狭窄的领域继续带来收益,分众也一直在探索,而刚推出的电梯“新一代互动屏”就是其保持领先地位的成果。  跨屏互动在业内已不是新鲜事,显示个二维码就指望受众掏出手机的时代正在逝去,足够的趣味性才是产生互动的前提。“新一代互动屏”把投放的广
网络的普及使文化得到广泛而有效的传播,也改变了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形成当代文化的新分支——网络文化,并对大众,特别是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学生正是求知欲强烈的阶段,建立科
教小学语文这么多年,我深深感受到,小学生写作文十分困难,既难坏了学生,也难坏了家长,这个按常理分析也算正常现象,小学生别说写作文,就连连词成句都十分困难。小学生作文到
期刊
救济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利,即当实际权利受到侵害时当事者从法律上获得自行解决或请求司法机关及其他机关给予解决的权利。这种权利的产生以原有的实体权利受到侵害为基础。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