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和GIS支持下地震灾区的生态安全评价——以都江堰市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cu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都江堰市全域性破坏,人员伤亡惨重,城乡房屋毁损严重,基础设施严重破坏,经济社会发展一度停滞。大量受灾群众急需通过临时、永久安置房建设,提供生产生活住房,部分城乡由于各种次生地质灾害的严重隐患,需易地重新选址建设,因此,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的灾后重建工作迫在眉睫。 灾后重建工作的规划选址是首要任务,其不仅要满足急剧增长的建设用地需求,而且更要针对地震灾区的特殊性,考虑地震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未来地震灾害的能力。而生态安全评价是对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对各种风险下维持其健康的可持续能力的识别与判断研究,对地震灾区进行生态安全评价不仅是区域安全性和适宜性的保障措施,而且将为地震灾区重建的规划选址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本论文在RS和GIS 技术支持下,对震后都江堰市进行生态安全评价,为灾后重建规划提供依据,为施工单位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根据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建立了震后都江堰市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 (2)实现了各项基础数据的集成,为GIS决策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 (3)结合震后都江堰市的实际情况,在RS 与GIS 技术支持下,完成了评价指 标体系中各个评价指标因子的信息提取与专题地图制作,为灾后重建重大工程的 可行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4) 在生态安全评价过程中实现了GIS软件与MATLAB软件结合应用,利用加乘复合综合指数模型与直方图分割法得出了评价结果,并叠加野外实测的震后地质灾害隐患点与地形要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震后都江堰市的生态安全性总体处于中等略偏低水平,应选择生态安全较高的区域进行用地布局,按照先易后难、建新带旧的原则进行灾后重建。
其他文献
道路是人类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对森林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林间道路的数据采集对于车辆导航、火灾抢险、林业研究、地籍管理、GIS数据库更新等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源
我国的车用燃料主要成分为催化裂化汽油,含有较多的芳香烃和烯烃组分。随着环境保护法规的日益严格,对汽油中烯烃和芳烃含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异构烷烃是汽油理想的调和组分,既能满足辛烷值的要求,又能满足环保法规的规定。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了Pt/WO_3-ZrO_2催化剂的制备以及研究正庚烷异构化反应性能,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并结合产物分布,探索了异构反应机理。首先研究了焙烧温度、WO_3含量、P123用
智能交通的应用,是GIS应用的重要方面,城市道路网络具有很强的空间特征,适合与GIS技术所具备的强大的空间数据操作、管理与分析能力相结合,同时由于交通本身的动态性、复杂性,使得
现阶段我国煤矿区指导“三下”开采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开采经验已日趋完善成熟。但对特殊地质采矿条件下的覆岩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还很不充分。特别是在综采条件下快速开采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