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古村落客家风水营造中的现代规划理念研究——以瑞金密溪村为例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ks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家作为中国八大汉民系中的重要民系之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当然历史的脚步同样也促进了客家民系的形成与发展,而在这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  客家风水作为客家文化和中国传统风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了中国传统风水精华部分,如中国传统风水的核心思想、理想居住模式、客观环境的选址原则、朝向原则等等;同时也沿袭了客家民系独有的文化特点,以及客家地区生存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客家风水成为一种有别于中国传统风水而又具有客家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  在整个客家历史发展过程中,客家风水也成为客家人选择生存环境的重要依据,如客家风水指导客家村落的选址、空间布局、人文景观构建等等。正是因为这样的重要依据,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够看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理想居住模式、世外桃源一样古村落及古镇。因此研究客家风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特别是在快速城镇化的今天,快速城镇化导致城镇规模急剧扩张、城乡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环境逐步被吞噬,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面对这样的威胁,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经历了分散主义到集中主义、集中主义到现代的生态城市主义这样曲折的过程。而现代生态城市主义与客家风水(中国传统风水)中“天人合一”、“人地和谐”的核心思想相一致,因此我们在城乡规划的学习和实践中,不仅要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城市规划理论的智慧,更要继承和发扬客家风水(中国传统风水)中“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它所包含及衍生的择居和建城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人居环境的选择和城镇的建设,也曾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千年不衰,给我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处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提供了智慧性的启示:尊重和顺应自然生态系统规律,有选择性的利用自然创建适宜的人居环境,通过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本文以保护和传承客家风水文化为出发点,通过对客家风水形成与发展以及客家风水核心思想的全方位的系统解读;以赣南古村落——瑞金密溪村为实际案例,详细剖析它的操作原则、技术手段、精神力量对赣南古村落营建的具体影响;揭示客家风水的客观性、合理性;并对客家风水中客观性、合理性的要素进行总结;通过寻找客家风水与城乡规划的契合点,在现代城乡规划中借鉴客家风水中的现代规划理念,以实现客家风水的实践价值,使客家风水得以传承。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成为现阶段城市发展的新原则。位于旧城的大学周边片区曾对地区经济发展、文化氛围的提升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近年来
阿依墩历史街区是新疆伊宁市四个历史街区之一。它位于伊宁市南市区的喀赞其片区,地处伊犁河谷区域,拥有沃野千里、水系密集的自然地理环境,而多次回屯政策促使的民族融合,古
城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对于城市的含义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有着不尽相同的认识和理解。人们创造了环境,反之,环境又影响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其中,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在我国势头迅猛,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建设量,而轨道交通站点植入城市空间又必然会引发新现象、
中国幅员辽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记录与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国优秀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探索传承是建筑师的光
传统建筑的现代化一直都是建筑界的重要命题。中国文化在经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动荡后就被人为的割裂。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下,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商业、宾馆、娱乐等大规模的旅游服务设施处于快速兴建之中。旅游型城镇商业服务设施通常既要满足居民生活
娲皇宫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我国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的中皇山,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
殡葬建筑跨越时间、跨过生死为生者与死者建立了超脱尘世的空间联系,自古以来就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也涌现出不少家喻户晓的殡葬建筑,古代的明十三陵、金字
为了更好地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2009年以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各地掀起了一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大热潮。然而,就在捷报频传之时,由于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