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外科手术逐渐走向微创化。1991年Reich等人首次行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从此拉开了腹腔镜肝切除的序幕。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肝胆外科常规的手术方式。但肝右后叶的肿瘤由于位置深,在腹腔镜下暴露和止血相对困难且对术者手术技术要求较高,所以目前腹腔镜肝右后叶肿瘤的切除尚未在国内全面开展。本文旨在总结我科腹腔镜肝右后叶肿瘤切除手术技巧、特点及与同期同部位肿瘤行开腹肝切除(open hepatectomy,OH)手术进行对比,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右后叶肿瘤的临床价值和相关手术经验。方法:依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肝右后肿瘤的6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成功实施腹腔镜肝切除,25例成功实施开腹肝切除,5例由腹腔镜中转开腹。将成功实施腹腔镜肝切除的33例患者纳入LH组,25例实施开腹肝切除的患者纳入OH组。统计的资料分别为术前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位置;术中资料包括手术时间、腔镜手术是否中转开腹、出血量、是否输血、输血量、肝门阻断次数、手术切口的长度;术后资料包括肝功能的变化(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和出院前)、引流管携带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使用镇痛药次数;术后并发症包括胆瘘、出血、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肝功能衰竭、切口愈合情况。资料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c2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检验,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LH组和OH组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资料方面,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次数、输血量、肝门阻断次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长度上LH组优势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资料方面,两组的住院总费用之间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第一天和术后第三天测得的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上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肝功能随时间的恢复上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携带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和术后使用镇痛药次数上,LH组具有优势,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治疗肝右后叶肿瘤是可行的、安全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少、切口美观等众多优点,可作为治疗肝右后肿瘤的一种较好的选择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但仍对操作者要求较高,因此在将来的肝右后叶肿瘤的治疗中,我们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完善术前精准评估后,可将腹腔镜治疗方案作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