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科学教育对科学史和科学本质极为关注,通过学习科学史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始终是科学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将科学史融入高中生物课程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成为此次生物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因此,生命科学史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教材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沟通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桥梁。对高中生物教材中科学史内容反映科学本质的情况进行研究,既有助于按照课程标准中的理念编写教材,又能更好地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科学史,最终实现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的统一。在梳理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形成了教材中科学史内容的分析框架:教材中科学史内容选用的科学史材料类型、设置的学习活动类型、反映的科学本质。结合国内外教材分析的研究方法,确定了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运用内容分析法对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必修部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教材中的科学史内容主要采用描述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两种类型的科学史材料,还有少量的关于科学家以及科学知识的陈述。(2)教材中的科学史内容在正文和非正文部分设置了多种学习方式—如指导阅读、历史数据分析等—用于正常或加深学习。(3)教材中科学史内容最注重科学本质的科学过程层面,其次为科学事业层面,最少涉及科学知识层面。在科学知识层面:教材中科学史内容最注重科学知识的“革命性”,对“统一性”、“可变性”、“预测性”的关注水平相当。在科学过程层面:教材中科学史内容最注重科学过程的“逻辑推理性”、“实证性”、“创造性”,最少涉及“直觉”和“模型”。在科学事业层面:从总体看,教材中科学史内容最注重科学事业的“科学技术”和“限制性”,较少涉及“社会文化”、“科学决策”。(4)选用不同类型的科学史材料和设置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影响科学本质的表达。表达科学本质最好的为在正文基础内容中设置对描述科学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指导阅读学习,或在非正文部分设置对科学家的指导阅读学习。高中生物教材中灵活地设置了许多科学史材料和学习活动,教师要善于利用和转化教材中的科学史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后活动,如利用科学发展史中的重要事件作为科学本质教育的主体,利用科学技术社会作为课后活动的补充等,最大程度地实现科学史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