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我国处于经济增长的“三期叠加”阶段,GDP增长速度从2010年的10.6%持续下降到2019年的6.1%,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路径尚未形成。如何统筹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稳定发展尤为重要,因此,研究环境规制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对政府加强环境规制,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文章按照“文献梳理-机理分析-实证论证-政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展开。
纵观已有研究,将环境规制与经济周期波动纳入统一分析框架的文献鲜为少见。特别是关于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方面,缺乏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然而,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探究环境规制与经济周期波动关系的重要“桥梁”。
本文通过寻找关键中间变量系统阐述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机制。总体来看,环境规制通过影响FDI、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技术创新进而影响经济周期波动。一是环境规制会通过影响不同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冲击,且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对外商直接投资及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二是环境规制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于经济周期波动,且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三是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直接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进一步影响经济周期波动,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及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作用存在异质性。
为进一步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第一,基于2003-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将环境规制区分为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自愿意识型,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直接影响机制和FDI间接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考虑空间效应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不显著,经济激励型和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加强对较低环境标准的港澳台投资的倒逼作用不明显,不能减缓经济周期波动;经济激励型和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的增强有利于吸引来自其他地区清洁型外资流入,有助于抑制环境污染及熨平经济周期波动。
第二,以2003-2016年我国35个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面板门槛技术对环境规制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直接效应及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非线性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或者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叉项均显著为负,表明环境规制的增强,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减缓经济周期波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两种形式的产业结构升级均有利于减缓经济周期波动。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周期波动存在技术创新门槛,跨过技术创新门槛值后,加强环境规制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或产业结构高级化熨平经济周期波动。
第三,基于2003-2016年我国443家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分析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对收入波动的影响不明显,不存在非线性关系。经济激励型与收入波动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自愿意识型与收入波动之间存在“U”型关系。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对技术创新有抑制效应,加剧收入波动;经济激励型能够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减缓收入波动;自愿意识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三种类型环境规制对利润波动的影响与收入波动基本一致,仅拐点值存在差异,表明估计结论具有稳健性。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1)研究视角上的创新。目前国内研究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文献较为丰富,但研究环境规制与经济周期波动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将环境规制与经济波动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并从区域层面、行业层面及企业微观层面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2)理论分析上的创新。当前尚未有文献对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进行系统梳理,本文从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源出发,寻找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具体路径,系统阐述环境规制通过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同时,运用计量技术对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进行检验。(3)实证方法上的创新。在考察环境规制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进而作用于经济周期波动这条传导路径时,同时考虑空间效应、动态效应和环境规制的内生性,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估计。在考察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影响经济周期波动这条传导路径时,运用动态面板门槛技术进行估计。在考察环境规制通过影响技术创新进而影响经济周期波动这条传导路径时,考虑环境规制本身具有的内生性,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获得稳健的估计结果。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本文认为我国应通过构建“多元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效运用环境规制工具等手段进一步加强环境规制;通过引进优质绿色外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发展,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方式,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稳定发展的双赢格局。
纵观已有研究,将环境规制与经济周期波动纳入统一分析框架的文献鲜为少见。特别是关于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方面,缺乏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然而,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探究环境规制与经济周期波动关系的重要“桥梁”。
本文通过寻找关键中间变量系统阐述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机制。总体来看,环境规制通过影响FDI、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技术创新进而影响经济周期波动。一是环境规制会通过影响不同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冲击,且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对外商直接投资及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二是环境规制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于经济周期波动,且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三是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直接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进一步影响经济周期波动,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及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作用存在异质性。
为进一步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第一,基于2003-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将环境规制区分为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自愿意识型,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直接影响机制和FDI间接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考虑空间效应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不显著,经济激励型和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加强对较低环境标准的港澳台投资的倒逼作用不明显,不能减缓经济周期波动;经济激励型和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的增强有利于吸引来自其他地区清洁型外资流入,有助于抑制环境污染及熨平经济周期波动。
第二,以2003-2016年我国35个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面板门槛技术对环境规制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直接效应及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非线性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或者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叉项均显著为负,表明环境规制的增强,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减缓经济周期波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两种形式的产业结构升级均有利于减缓经济周期波动。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周期波动存在技术创新门槛,跨过技术创新门槛值后,加强环境规制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或产业结构高级化熨平经济周期波动。
第三,基于2003-2016年我国443家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分析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对收入波动的影响不明显,不存在非线性关系。经济激励型与收入波动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自愿意识型与收入波动之间存在“U”型关系。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对技术创新有抑制效应,加剧收入波动;经济激励型能够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减缓收入波动;自愿意识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三种类型环境规制对利润波动的影响与收入波动基本一致,仅拐点值存在差异,表明估计结论具有稳健性。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1)研究视角上的创新。目前国内研究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文献较为丰富,但研究环境规制与经济周期波动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将环境规制与经济波动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并从区域层面、行业层面及企业微观层面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2)理论分析上的创新。当前尚未有文献对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进行系统梳理,本文从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源出发,寻找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具体路径,系统阐述环境规制通过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同时,运用计量技术对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进行检验。(3)实证方法上的创新。在考察环境规制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进而作用于经济周期波动这条传导路径时,同时考虑空间效应、动态效应和环境规制的内生性,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估计。在考察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影响经济周期波动这条传导路径时,运用动态面板门槛技术进行估计。在考察环境规制通过影响技术创新进而影响经济周期波动这条传导路径时,考虑环境规制本身具有的内生性,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获得稳健的估计结果。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本文认为我国应通过构建“多元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效运用环境规制工具等手段进一步加强环境规制;通过引进优质绿色外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发展,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方式,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稳定发展的双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