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备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利用简化寇氏法测定其LD50,为进行后续毒性试验奠定基础;从染色体、生殖细胞和DNA的角度对其遗传毒性进行研究,利用骨髓微核试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变试验对其致突变性进行研究。综合以上结果对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为其作为抗癌药物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移接94-2A株豆类丝核菌,并接种于改良的Czape’s培养基培养14d得到其次级代谢产物。②利用简化寇氏法测定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的LD50,取动物病变脏器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③根据国家标准,通过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对其遗传毒性进行研究,在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的同时尾静脉采血对给药后7d的小鼠血常规进行测定,观测其血象的变化情况。④通过骨髓微核试验(采用Giemsa和Feuglen两种染色方法观察微核)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变试验这两大经典试验对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的致突变性进行研究。结果:①获得生长旺盛的94-2A株豆类丝核菌,其次级代谢产物培养液为深黄色,清亮,悬浮物质较少。②利用简化寇氏法测得其LD50为226.46 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158.49 mg/kg~323.59 mg/kg。抗肿瘤剂量与本次试验所测得的LD50相差约14~84倍,可见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较安全的抗肿瘤药物。病理学观察可发现高剂量组动物的肝、肾等实质器官发生细胞胞质的空泡变性,这与苦马豆素中毒引起的病理变化一致。③染色体畸变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的数据分析表明,各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常规测定中发现阴性对照组和高剂量组六项指标中,单核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红细胞含量差异显著(0.01<P<0.05),其余四项(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从侧面验证了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免疫调节作用。④骨髓微核试验中各剂量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Ames试验中各个浓度下无论是加入活化系统S-9还是不加,回变菌落数均未大于自然回变菌落的2倍,而各阳性对照组均显示强烈的诱变作用,根据Ames试验判断标准,本次试验中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未见致突变作用。结论:综合遗传毒性与致突变性试验,说明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