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资质行为对建设工程合同效力的影响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有法律体制和司法实务中,因违反资质管理行为而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被当然地判定作无效合同。而在违反资质管理的行为中,借用资质行为是最为常见的行为。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立法原意及建筑市场现状,通常判定借用资质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无效,实际上并不能实现对合同当事人利益的最佳保护。相反,根据现有的司法解释,承包人在未取得相应的施工资质或者超越、借用资质等级的情况下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无效,但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合格的,承包人又可以请求发包人依据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款来支付。显然,该规定的前后两款内容存在逻辑矛盾,同时,建筑工程在竣工验收合格之后一旦发生质量瑕疵,业主将不能再依据合同的质保条款向承包人主张瑕疵请求权,要求其承担质量瑕疵担保责任。这样,借用资质者不仅没有因为自己借用资质的不法行为而承担更多的责任,反而减轻了自身的合同义务和责任,使得善良业主的利益受损。所以,有必要刘借用资质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效力进行反思。毕竟,借用资质行为本身违反的是公法上的行政许可管理秩序,应当对其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但不应在私法上对当事人间的合同行为和效力进行否定性评价,必要的时候,应当认定此类建设工程合同的效力为有效。
其他文献
由于我国缺乏反垄断的法律传统,立法经验不足,对于反垄断法可能引发的社会经济效果尚不能完全确定,我国《反垄断法》选择了较为原则性的立法模式,共57个条文。基于这一基本国情限
冷战后结束后,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与巴西率先确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巴两国都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强化双边关系。通过对冷战结束后中巴关系发展进程的回溯与总结,可以发现,在20世纪90年
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的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我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明确以列举的方式将劳务排除在股东出资的方式之外,这使得像那些拥有丰富知识的高科技人才,不
“革命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革命”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理论地位。“革命”本是一个政治范畴。狭义的革命主要指社会制
新疆之于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古以来新疆就具有“足以屏卫中国,巩我藩篱”的重要战略地位,它丰富的能源储备使得其战略地位在以能源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中更加凸显。维护新疆
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经济条件和人文状况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以中国传统法律为中心的中国法系。作为世界法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法系,曾经灿烂一时,其光芒照耀过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