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施工周期越来越长,技术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施工阶段的风险也愈发突出;对项目参建者而言,现阶段又普遍存在风险管理意识差、制度不够完善、管理能力欠缺等不足,使得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等目标往往偏离预期目标;因此,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研究对实现项目的各项预期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项目风险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现状入手,对风险的定义、本质特征以及施工阶段的风险分类和管理过程进行阐述。其次,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模型,按照动态循环的原则把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过程划分为风险识别、度量、评价、应对以及监控几部分。风险识别是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风险度量和评价是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关键性工作;风险应对是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核心性工作;风险监控是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保障性工作。通过对不同风险识别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为风险管理者识别风险提供可靠方法和依据;本文在分析几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灰色层次分析法这一风险评价模型的理论应用。最后通过工程案例对风险管理的模型进行了实际论证,证明了运用德尔菲法进行风险识别,专家打分法和灰色层次分析法组合进行风险评价的优越性,在得出了项目的风险性等级和风险因素的等级排序后,提出了合理的风险应对方法和风险监控措施,从而验证了施工阶段风险管理模型的科学性、技术性、适用性。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相关研究,以期为风险管理者提供一套较为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提高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加强施工阶段管理者应对风险的能力,为建设项目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