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的情感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o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致力于研究法律中的情感,尤其关注司法与外部群体之问如何利用情感进行策略性博弈的过程,其核心目标在于探寻情感对于现实中的法律以及政策制定、决策分析的意义。   全文共分四大章节,导言部分主要介绍问题意识、目前的研究状况以及作者的一些想法和思路。自第二章始,作者截取了一些对于道德和更为一般的直觉思想研究的新进展,借助现有的实验成果,来理解道德直觉和道德判断过程,并以此路径拓展到对法律的研究中去.情感带给法律的一大难题在于:人们往往会以不同的方式给事物估值。估值模式之间的区别造成了通约性问题,虽然他们反应了思考法律问题的不同路径,但有时这些主张并不能使事情变得简单。在这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由于不存在统一的评价体系,法院就可能会为此拖累,这要求法官一方面能够看到许多法律纠纷中不同的评价模式,谨慎地阐述出法律的价值立场;另一方面又要对细节保持足够的敏感和警觉性。在“伤害、报复与惩罚”一节中,作者阐述了行为人在受到伤害后的报复心理以及影响其报复实施的背景因素,解释了行为人选择法律体系进行报复性惩罚的动机以及在这种意图未能实现后,采取其他策略性行为的可能性。   从第三章开始,文章转入对现实环境中的司法实践及社会策略性回应的实证研究:“‘自上而下’的情感塑造”一节集中探讨了羞辱刑的问题:羞辱的前提在于行为人对于违规行为存有罪恶感,而创设罪恶感需要外界的“投资”.在成功投射罪恶感后,便可以采用双边或多边惩罚的方式,使对象服从于规范。公捕公判便是这样一场多边制裁方式.这一仪式不仅意味着国家刑罚惩罚权的充分张扬,同时还意味着政府运用权力的一系列策略和艺术式的表现。不过这种刑罚措施同样有其缺陷和限度。“规范的可选择性”以及“群体力量的对比”便是直接影响羞辱效果的因素。缩减规范的选择范围,或强化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优势地位固然可以加强和促成“良好行为”的养成。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另一个群体也可能因为受到歧视而壮大。特别是当这种敌意在较大规模的人员之间扩散时,人们将服从于他们愤怒的集体活动,形成社会水平上的攻击,容易使本已严重的社会关系进一步紧张化.   “自下而上的情感策略”一节中,作者力图展现司法实践中,人们利用诉诸情感的策略,抵抗外界支配,形成自己话语体系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争执都是处于弱势的当事人向控制他们的权威体系提出挑战。法律在这些要求变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冲突既挑战了权力分配的现状,同时也在谋求创造出一种新秩序,兼具破坏性和建设性.   第四章则集中讨论了这种情感化的策略行为对司法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法官为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偏见影响,必须具备的素质.不过这些标准对于现实中的法官个体来说已相当苛刻.正如在“现实情境压力下个体决策的困境”一节所看到的,将破除偏见,调整偏见舆论方向和程度的重任都丢给法院及办案法官,期求通过案件的判决来扭转舆论的偏差有时并不怎么现实。沉重的道德责任和巨大的司法风险,并不必然有利于职业群体的形成,甚至可能成为专业化努力的障碍。公众的认知,媒体的渲染,法官/法院的应答,都可能成为“恶性循环”的三个要素,并相互强化.而这一步步的后续倾向,由于含有较多违背理性的因素,其实也无助于民众信心的建构。最有希望的途径或许是对整个判断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这包括对案件信息来源的掌握,信息呈现方式的剖析,追问司法裁判的目的以及有效的审议等.正如威尔逊所说:“克服偏见的利器就是将操纵曝光。”切断情感爆发的源头和弱化情感的影响,这些可能比仅仅告诫法官“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更为有效。
其他文献
文化大众化现象是起源于启蒙运动并伴随着现代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成为时代文化发展的潮流。特别是在最近几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媒体的大量普及,社会舆论的兴
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个人数据也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可以带动经济的直接发展,为国家的新发展道路提供坚实的源动力
住房是人必需的生存资料,享有适足的住房权是每个人的基本人权。全世界,有至少一亿人口生活在没有遮掩的环境下,处境绝对贫困的人群中妇女占到百人之七十;在中国,在住房的分配
【摘 要】 中职教育的宗旨是使毕业生能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就业。文化课的教学要与专业应用紧密结合。笔者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探讨了英语课与旅游专业相结合的一些策略,进行了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 中职英语 旅游专业 结合 策略与实践 本文为全文原貌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往往以人们意料不及的方式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活上、物质上、精神上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对于社会正常秩序和公共安全带来威胁,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突发公共事件一方面给我们带来危害,另一方面也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契机和机遇,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总结经验,为以后能科学、有效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引导突发事件朝好的方向发展
走过不少的古镇,脑海里浮现过商贾云集之时,也目睹着门可罗雀之日,每逢此时,眼前总会出现《桃花扇》里“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画面。好似人生,往昔有多热闹,如今就有多冷清,皆世事不可料。未至余东,也会有此般感受,为其烟火散尽而叹息不已。可初识余东后,古城的守望如藤蔓般交织在一起,令人为其生命韧性而感慨万分。余东史,通东志,余庆吕四场  余东古镇,古称余庆,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海门市,
期刊
法律经济学是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的重要流派,是以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中存在的法学问题为出发点,运用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