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九月还乡》、《阿瑶》、《蒙娜丽莎的微笑》、《守口如瓶》、《奔跑的火光》、《谁家有女初长成》等三十多部作品的梳理解读,对90年代以来小说中一个特殊的形象群体,即从乡村到都市从事色情服务的“小姐”形象进行了分析,论述了90年代以来作品中的“小姐”形象书写的特征,在与中国当今社会学对妓女现象的表述及以往妓女文学形象的书写的比较中把握其书写的不同,探讨其形象后的文化内涵。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主题,研究的必要性。针对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并对本文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做出明确界定。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和社会学有关身体和性的理论对乡村“小姐”形象进行系统研究,弥补了当前学术界对这一群体研究的不足。
第二部分:正文,分三章。第一章,着重分析社会学和文学对妓女现象的不同表述。社会学对妓女现象有着异态纷呈的表述:危害社会说、身体权利说、社会职业说等。以往的妓女文学形象大体分为三类:男人心目中完美女人的象征、贪婪狡诈的女生意人、社会底层被侮辱被损害的需要被救赎者等。作者通过对妓女的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和文化诉求。第一章为下文的“小姐”的文学形象的研究提供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参考。第二章,着重研究90年代以来小说如何书写乡村“小姐”的命运。从两方面入手分析:如何书写她们沉沦的原因以及沉沦后何处是归途。笔者从两方面归纳:首先是外部因素的挤压,如生存的压力、乡村男权传统的宰制等;其次是内部因素的促使,如欲望(包括物欲、性欲)的驱动、梦想的憧憬和女性自身的性格弱点。小说中书写的“小姐”的沉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她们是时代经济发展话语下的产物。而她们的归途不管是回归嫁人、漂泊异乡或是自我毁灭,其实本质上都是游离了传统伦理道德的,她们的身份已经不再被认同,她们无法再找到真正的精神归属。第三章,针对这些文本书写的“小姐”形象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首先从性别视角进入分析。不同性别下的书写具有不同的特点:立足点不同,关注点不同,而这些不同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内涵:男作家关注“小姐”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女作家关注女性个体生命体验和感受,呈现出“小姐们”复杂的性别境遇、经验以及女性个体生命人性的幽深。其次从身体和性的角度切入分析,在男作家看来,如果“小姐”们用身体为国家、民族、社群等交换利益,那么她们的交换是有价值的也是有必要的,而如果为个人交换利益的话,那么这种交换是不道德的。可见,交换的身体有着多重含义,这种书写后隐藏着的是一贯以来就存在的男权思想。女作家往往对这种交换有着不太相同的看法。假若权力话语利用不纯洁的女性身体完成其利益诉求后,让这些女性陷入更深困境的话,那么女作家们对此做法颇有微议。在这一章里笔者还驳斥了当今流行的契约论所持的女性用身体交换利益是一种平等的交易行为的观点。通过对文本的书写分析,笔者认为: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可以自主地操纵自己的身体的“小姐”们,其实仍然处于多重性的被奴役状态中,她们并没有获得女性的主体地位。
第三部分:结语。在这一部分里,笔者先梳理了正文部分三章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后,认为90年代以来小说中的“小姐”形象尽管有着不同的特征,但在男性作家的笔下继续了其媒介功能:一种表达特定思想意识和价值诉求的符码,而女性作家关注女性个体的生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