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传授语言知识的工具,也是学生目的语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情感因素是二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过去已有不少研究者对教师课堂话语的特点进行研究,但是本研究试图从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时间上进行突破。首先已有的实证研究大多是以大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而本研究是以高中真实的英语课堂作为观察对象。第二、中国有影响力的关于教师话语的实证研究大多距今已有五年以上,而本研究是对新课标实施十年后的高中英语课堂话语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第三、本研究不仅试图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揭示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话语的现状,并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反映学生对教师课堂话语的情感态度,旨在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堂话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和启示。 本研究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教师提问类型、教师反馈方式以及课堂话语使用效果等展开调查,旨在反映目前高中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特征以及教师话语对学习者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寻求改善课堂话语质量的策略。本调查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教师话语量因课型而异,但总体仍然偏多;学生希望教师话语量在25-30分钟左右。2)教师话语质量较高,汉语比例略偏高。学生感到比较满意,但在语速、汉语比例方面要改善。3)参考性问题明显少于展示性问题,问题后等待时间偏短。大多数学生不害怕教师提问。4)简单表扬过多,引导自我修正的纠错方式偏少。学生对于反馈比较满意,但是希望教师少“叫他人回答”。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总体令人满意,但需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本研究认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合理控制教师话语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目的语输出机会;优化教师话语质量,控制英汉比例和语速;恰当地提问,并适当增加参考性问题提问的比例;坚持积极反馈,并多加具体点评,多给予自我纠错的机会;打造轻松和谐的互动课堂,降低学生情感焦虑,促进学生语言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