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下红粘土边坡破坏机理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inxiang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粘土边坡破坏方式不同于其它土,破坏形式与传统的滑弧滑动尚有区别,传统的滑弧稳定性计算方法不适用红粘土边坡,干湿循环下红粘土边坡失稳模式与机理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以贵州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边坡模型试验、现场含水率监测手段,分析红粘土边坡在干湿循环过程中内部含水率、温度、位移、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并总结裂缝演变规律,探讨红粘土边坡的破坏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同一干湿循环内含水率在降雨、渗透期增加,并随循环次数增加含水率增加的幅度增大。干燥期水分损失存在滞后现象,表现为含水率先增加后降低。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边坡含水率随深度增加而先增大后降低,最后呈现出在10cm-50cm层含水率较大;温度对边坡的影响深度在50cm范围;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与含水率类似,含水率增加,孔隙水压力相应增大;边坡的沉降主要发生在第一次降雨期,在其后干湿循环内基本不变。水平位移随干湿循环试验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大,是一种累积位移,干湿循环后期水平位移大于竖直位移。(2)裂缝在干燥期产生,一般在降雨期闭合。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小裂缝减小,大裂缝增大,裂缝与裂缝贯通形成土块;裂缝长度随干湿循环的增加先减小后稳定,裂缝宽度、深度随干湿循环的增加先增大后稳定。(3)降雨渗入对红粘土边坡破坏机理主要表现为含水量增加和冲蚀破坏。降雨时边坡含水量增加,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降低,土体强度降低。降雨时雨滴容易引起边坡表面溅蚀,溅蚀逐渐形成面蚀,在面蚀区域内逐渐形成冲沟,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冲沟的宽度、深度逐渐增大。干燥蒸发对红粘土边坡破坏机理主要表现温度升高和产生裂缝,干燥边坡体内温度升高,坡体失水,边坡表面土体不断聚拢,形成开裂产生裂缝。在降雨期裂缝不完全闭合时,在坡脚处容易形成“八”形裂缝,随降雨进行“八”形裂缝易形成两条冲沟,然后贯通,坡脚坍塌。(4)现场边坡含水率变化规律随深度增加含水率先增大后降低。呈现出30cm-70cm层含水率最高。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逐渐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以互联网为平台的针对用户的服务和应用也逐渐丰富起来,极大的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手段,提高了人们在生活
在中国贵州关岭地区晚三叠世(卡尼期)小凹组(=瓦窑组)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库中产有大量完好保存的创口海百合(Traumatocrinus)(棘皮动物门,海百合纲)化石。根据对此类海百合分类、分布和形态构造及古生态的研究,特别是大量完好保存、且附着在漂浮木头上的群体化石标本的发现,进一步证明这种外形似海百合花的创口海百合营假浮游的生活方式。这类特化的海百合分枝起源于另一类底栖中三叠世石莲海百合科
成矿流体是富含挥发份、碱金属的含矿卤水 ,其中碱金属来源于岩浆热液、变质热液、海水及通过水岩作用从岩石中萃取等 ;而挥发份来源于地幔、水岩作用与有机质分解作用。成矿流体中的硫也是多来源的 ,硫的活度与氧逸度有关 ,高温还原环境H2 S的活度降低 ;成矿流体的同位素分馏与水岩作用强度有关 ,控制同位素分馏的基本因素是温度及水岩比值。根据成矿流体的成分及物理化学性质 ,可以分类为高温硅钾卤水、中温碳酸
1997年,有超过20种汽车零部件是利用回收的SMC材料制成的,在今后几年内,将还会有10种或更多种SMC零部件被回收重新制成各种零件用在轿车、载货车和其他车辆上。SMC是一种最容易回收利用的塑料,
介绍主变差动动作原理,通过试验检查了系统中有可能造成差动动作的一、二次设备,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了主变高压侧变比改变的问题。
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分析了全媒体时代下高等中医院校网络舆情的阻力与助力;基于羊群效应、蝴蝶效应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跑台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长骨生长的影响。方法:将24只5周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间歇跑台运动组和持续跑台运动组,每组8只。两运动组分别进行为期9周、每周5
“文革”初期极左错误给中国外交带来了极大冲击。周恩来采取一系列措施 ,抵制和排除极左思潮对外交工作的干扰 ,迅速恢复中国的外交事业。周恩来在外交领域的斗争和纠“左”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典型的隔网对抗型项目,其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不仅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扎实的技术功底,同时也需不断发展自身认知能力以此应对赛场上不断变化的比赛形势。
<正>2018年5月24日,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诊治专科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计87家三级甲等综合/专科医院莅临盛会,加入联盟,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