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车辆之间的相互通信能够有效的缓解交通堵塞,避免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车辆保有量呈爆发式上升,车载通信业务的种类越来越多,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时延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有着较为严苛要求的道路安全信息相关业务,这些都对车联网的性能提出了挑战。现有车联网大多是基于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D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辆之间的相互通信能够有效的缓解交通堵塞,避免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车辆保有量呈爆发式上升,车载通信业务的种类越来越多,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时延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有着较为严苛要求的道路安全信息相关业务,这些都对车联网的性能提出了挑战。现有车联网大多是基于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DSRC)技术实现车辆间的相互通信,但由于车辆数目的激增和车辆通信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性,传统的基于DSRC技术的车联网通信已无法有效满足车载通信的需求。因此,研究人员提出利用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蜂窝网络支持车辆的通信。5G时代端到端(device-to-device,D2D)通信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蜂窝网络下不能支持车辆到车辆(Vehicle-to-Vehicle,V2V)通信的问题。而且D2D的underlay模式允许V2V通信复用蜂窝用户的频谱资源,大大缓解了网络接入节点过多带来的频谱资源紧缺的问题。如此,即保证了车辆的安全可靠通信,又提升了蜂窝网络的频谱利用率。然而,车辆与蜂窝用户共享频谱资源带来的同频干扰问题是不能忽视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将会严重影响蜂窝用户和车辆用户链路的通信。因此,有效的资源分配方法是蜂窝网络下车载通信的研究重点。在服务质量方面,现有的研究常常没有考虑用户的QoS需求,或只考虑蜂窝用户的QoS,而忽略了车辆安全类业务的时延要求。基于上述问题,本论文展开了研究,内容安排如下:(1)针对车辆复用蜂窝用户频谱资源通信的时延QoS保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延QoS保证的D2D-based V2V车载通信功率分配方案。该方案同时考虑了蜂窝用户和D2D-based V2V用户所受到的干扰,并采用有效容量提供QoS保障,通过拉格朗日对偶分解法求解优化问题。数值仿真表明,相比于其他方案,本文提出的方案能够很好的提高系统有效容量。(2)在小区中存在蜂窝通信用户、空闲用户和车辆用户的场景下,针对V2V最优复用链路的选择问题,通过区域划分的方法缩小复用链路的选择范围。采用中继协作解决V2V传输距离限制和信道质量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中继选择区域限定方法,建立了以系统容量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函数。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复用链路选择、最佳中继选择以及干扰控制,提出了一种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在保证蜂窝用户和车辆用户的通信质量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系统容量。
其他文献
背景天正电气基于行业应用需求,以及30多年建筑行业深耕,在探索打造智慧建筑解决方案方面主要基于以下四项原则。1)节能环保,绿色发展。在国家倡议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楼宇与能源系统成为了实现智慧城市的两大挑战。在楼宇建筑的节能低碳上,要做到全生命周期低能耗、低排放;在柔性能源方面,要做到负荷可调,柔性响应电网调峰调谷需求。
随着仿生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领域开始利用仿生学的思想与技术解决在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在农业机械领域,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大量的农业生产工作被机械设备取代,但用于生产工作的机械触土部件阻力大、能耗多等问题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科莫多巨蜥作为体型最庞大的蜥蜴,具有大多数爬行动物都具备的本能的掘洞能力,其庞大的体型使得它对于洞穴的体积具有更高的要求,且其挖掘行为更接近农业挖掘部件的运
接触热阻在微电子封装、光伏系统、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等诸多工程领域是衡量固-固界面传热效率的核心参数。然而,对接触热阻进行有效测量与精准预测一直是散热系统热设计中的瓶颈。粗糙表面的三维拓扑形貌决定了接触界面间的实际接触区域和界面间隙,对界面接触热阻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精确表述接触表面特性是研究接触热阻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表明,粗糙表面功率谱密度(PSD)在表征光学表面时不仅包含垂直方向的高度信息,更
水导激光加工技术是一项采用水束光纤来引导激光到基材加工表面的新型精密加工技术,由于其具有切槽平行、宽径比大、热影响区小、无微裂纹、重铸层较少等优点而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目前,国外由瑞士Synova公司为代表的水导激光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及多方面应用的状态,但其装备价格昂贵;国内的水导激光技术尚处于实验室研制初步阶段。本文在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水导激光的水束稳定生成关键技术进行理论、仿真模拟
无损测量作为逆向工程技术的基础,通过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多方面技术测量,能够将现有的几何产品或设计图样直接转化为抽象的数字或工程模型。针对基于片层体积三维无损测量方法中数学模型难以求解的问题,本文采用改进粒子群和移动四面体算法完成了点云数据的求解与重构,并为几何产品的逆向开发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构建基于片层体积无损测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基于网格片层体积无损测量方法的测量原理和
基于结构轻量化特征的管材液压胀形技术(Tube Hydroforming)近年来正得到快速发展。应用该技术成形的中空零部件普遍具有轻质量、高强度、表面质量佳等优点,目前正被逐步推广到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的零部件设计与制造。然而,该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效率低下、设备成本高等不足。冲击液压胀形技术(Liquid Impact Forming)将传统液压胀形技术和冲压成形技术相结合,通过冲压实现管
由于计算、无线通信和微机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许多传感器节点自组织组成的网络,而通常情况下这些节点自身的能量有限。数据采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节点能耗产生的主要过程,在实际应用中,数据传输过程一般根据路由协议执行。路由协议从结构上来说,主要分为平面型和层次型,层次型路由协议是一种更加适用于大规模传感器网络场景的路由协议,可以有效提高网络